图文报道

  • 【中国科学报】木莲属新品种“嫣粉”通过审查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申请的木莲属新品种“嫣粉”,于近日通过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现场审查。专家组在华南植物园木兰园实地考察了新品种,并听取了新品种培育的详细报告,认真比较了“嫣粉”与对照品种的株型、茎、叶和花等形态特征,一致认为“嫣粉”与对照品种的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且表现出一致性和稳定性,确认“嫣粉”新品种成立。《中国科学报》 ( 2021-05-06第4版综合).
      时间: 2021-04-16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朱汉斌 周飞
      木莲属新品种“嫣粉”的花。 周飞供图 
      本报讯(记者 朱汉斌)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申请的木莲属新品种“嫣粉”,于近日通过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现场审查。
      据悉,“嫣粉”是2009年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利用杂交育种等技术培育的品种,于2015年首次开花。专家组在华南植物园木兰园实地考察了新品种,并听取了新品种培育的详细报告,认真比较了“嫣粉”与对照品种的株型、茎、叶和花等形态特征,一致认为“嫣粉”与对照品种的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且表现出一致性和稳定性,确认“嫣粉”新品种成立。
      据介绍,该品种为常绿乔木,树形优美;叶大,青翠光润;花紫红色,清香怡人,四五月盛开时鲜艳夺目,是一种优良园林景观树种。其喜光照充足和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热带至亚热带地区的庭院、公园等地孤植、对植或群植。
       
       《中国科学报》 (2021-05-06 第4版 综合)
       
       
       
      
    2021-05-13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研究发现氮沉降促进热带森林捕获大气碳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鲁显楷和研究员莫江明,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Peter M . Vitousek等人,发现长期氮沉降可促进热带森林捕获大气碳,并提出了土壤碳吸存假说。研究人员在鼎湖山“富氮”南亚热带成熟林进行了11年的长期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发现氮输入增加了土壤碳库,氮沉降使土壤碳吸存率提升至约9公斤碳每公斤氮,与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相当。为了进一步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研究人员提出了土壤碳吸存假说。该假说认为,氮沉降促进土壤碳吸存的现象在全球尺度上普遍存在,但是“氮限制”和“富氮”生态系统的表现机制不同。《中国科学报》 ( 2021-04-27第1版要闻).
      时间: 2021-04-16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鲁显楷和研究员莫江明,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Peter M. Vitousek等人,发现长期氮沉降可促进热带森林捕获大气碳,并提出了土壤碳吸存假说。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该研究首次提供了过量氮沉降促进热带“富氮”森林土壤有机碳积累的直接证据。
      热带森林碳吸存在调节全球碳循环和缓和气候变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传统观点认为自然条件下氮不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氮输入增加也不会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然而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充分验证,热带森林地下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也一直被忽略,特别是在氮沉降全球化背景下。
      研究人员在鼎湖山“富氮”南亚热带成熟林进行了11年的长期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发现氮输入增加了土壤碳库,氮沉降使土壤碳吸存率提升至约9公斤碳每公斤氮,与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相当。研究还发现,土壤碳吸存增加的关键原因是物理保护作用增强和碳素输出通量下降。而且,长期氮输入并没有改变土壤碳氮比,土壤氮含量与储存的碳呈正相关。
      为了进一步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研究人员提出了土壤碳吸存假说。该假说认为,氮沉降促进土壤碳吸存的现象在全球尺度上普遍存在,但是“氮限制”和“富氮”生态系统的表现机制不同。
      在“氮限制”生态系统,氮沉降增加促进了净初级生产力,土壤碳吸存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地上凋落物量输入增加和二氧化碳排放通量降低;在“富氮”生态系统,长期氮沉降没有影响净初级生产力,土壤碳吸存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降低二氧化碳和可溶性有机碳输出通量。
      专家表示,该假说把氮沉降作为驱动因子,为发展和完善陆地系统碳氮耦合循环模型提供了重要的机理支撑。该研究有望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评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决策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2020790118
       《中国科学报》 (2021-04-27 第1版 要闻)
       
       
       
      
    2021-05-13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长期氮添加降低叶片矿质元素含量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毕业生莫其锋在研究员王法明的指导下,在热带森林植物叶片矿质养分对长期氮磷添加的响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利用热带次生林氮磷添加的野外试验平台,探究长期氮磷施肥对土壤可交换性离子和5种林下物种叶片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的氮添加降低了叶片中一些矿质元素的含量,但并没有观测到这些物种形成任何的适应机制(比如,通过提高蒸腾作用获取更多可移动的矿质养分)来维持高氮输入下植物叶片的矿质养分含量。研究人员认为,叶片矿质元素对氮磷添加的响应更为复杂,长期氮添加降低矿质元素含量可能会影响热带森林林下物种关键的生理过程,最终将降低这些物种在高氮沉降背景下的适应性和存活度。
      时间: 2021-09-09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毕业生莫其锋在研究员王法明的指导下,在热带森林植物叶片矿质养分对长期氮磷添加的响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功能生态学》。
      矿质养分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一般来说,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分配受到土壤养分有效性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但是,热带森林植物叶片矿质养分含量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变化的响应仍不能被很好测定。
      研究人员利用热带次生林氮磷添加的野外试验平台,探究长期氮磷施肥对土壤可交换性离子和5种林下物种叶片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氮添加并没有改变土壤pH值,但降低了土壤可交换的Ca2+、Mg2+、Zn2+、Fe3+和Mn2+含量。磷添加提高了土壤pH值,但对土壤可交换性阳离子没有影响。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叶片的钙、镁和锰含量,而磷添加降低了大多数物种叶片的铜含量。叶片的钾和铁含量并没有受到施肥处理的影响。
      结果表明,长期的氮添加降低了叶片中一些矿质元素的含量,但并没有观测到这些物种形成任何的适应机制(比如,通过提高蒸腾作用获取更多可移动的矿质养分)来维持高氮输入下植物叶片的矿质养分含量。
      研究人员认为,叶片矿质元素对氮磷添加的响应更为复杂,长期氮添加降低矿质元素含量可能会影响热带森林林下物种关键的生理过程,最终将降低这些物种在高氮沉降背景下的适应性和存活度。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1365-2435.13896
       《中国科学报》 (2021-09-09 第4版 综合)
       
       
       
    2021-05-13
    查看详情
  • 【羊城晚报】潮人新知|竹子分类为啥难?
    “竹子开花啰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 … ”当年这首《熊猫咪咪》的童谣,唱的就是竹子开花后会大面积死亡,可能导致大熊猫缺粮的故事。你可能不知道,竹子开花这件事,也是令竹类分属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三,竹类标本的采集要求比较高,需采集地下茎、秆箨、分枝、茎干、枝叶等,采集过程也相对麻烦,以致大多数采集和考察人员都很少去采集竹类标本,即便是研究竹类的人员也极少采集复份标本,导致馆藏的竹类标本通常较少。进一步研究,仍有待时日。
      时间: 2021-04-05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易芝娜 周飞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易芝娜 通讯员 周飞
      图/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物中心提供 
      “竹子开花啰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当年这首《熊猫咪咪》的童谣,唱的就是竹子开花后会大面积死亡,可能导致大熊猫缺粮的故事。你可能不知道,竹子开花这件事,也是令竹类分属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中心的覃俏梅博士和童毅华博士在国际权威分类学杂志《Taxon》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发现中国赤竹属赤竹亚属的种类应是一个单系类群,与日本的相应种类关系较远,于是建立了一个新属——中国赤竹属华赤竹亚属。
      这对于向来就是“分类困难户”的竹子来说实属不易。
      该研究不仅解决了中国赤竹属赤竹亚属种类的归属问题,也为将来青篱竹亚族的全面分类修订工作打下基础。
      华赤竹属的竹子开花
      竹子分类难,标本更难采
      童毅华博士介绍称,竹类植物全世界约有123属16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在温带和寒带。
      我国竹类资源极为丰富,有34属534种,是竹亚科的现代分布中心之一,主要分布在北纬40度以南的地区。大部分竹类植物种类是亚热带和温带森林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丘陵和山地常形成特别的竹林灌丛群落。
      竹类植物向来具有较高价值,但竹类也是被子植物中分类最困难的类群。
      童博士认为分类困难主要原因有三:
      一,现代植物分类主要以繁殖器官的特征为依据,但绝大多数竹类都是一生只开一次花,开花后即死亡,其开花周期却在20-120年不等,所以竹类花的标本能留下的很少,很多仅有营养体标本(即指无花无果的植物标本),其归属常常存在争议;
      二,早期发表的绝大部分竹类种类都是以花的标本来描述的,之后所采集的营养体标本很难与模式标本进行比对鉴定;
      三,竹类标本的采集要求比较高,需采集地下茎、秆箨、分枝、茎干、枝叶等,采集过程也相对麻烦,以致大多数采集和考察人员都很少去采集竹类标本,即便是研究竹类的人员也极少采集复份标本,导致馆藏的竹类标本通常较少,并且基本只保存在少数有从事竹类研究专家所在的标本馆。
      简言之,应该就是分类需观花,但竹类开花极少见,且周期长,一开完花,整片竹林都会死掉。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采集到的标本都是营养体标本,比对鉴定便相对较难。
      华赤竹属的“3枚雄蕊2个柱头” 
      覃俏梅博士和童毅华博士在夏念和研究员的指导下,基于2017年在广东从化采集到的中国华赤竹属种的花的材料,并对中国大部分赤竹属种类进行取样,开展了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
      通过观察我国赤竹属华赤竹亚属这一新属种类的花朵,他们发现其小穗排列成总状,每个小穗仅具2-3朵小花,每朵小花具有3枚雄蕊和2个柱头;而日本的赤竹属种类小穗排列成圆锥状,每个小穗具4-10余朵小花,每朵小花具6枚雄蕊和3个柱头。也就是说,华赤竹属与日本相应的种类差距甚远,种类关系也应该较远。
      由此,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该团队便建立了这一新属——华赤竹属。
      中国竹类很多仍没有花部特征记录 
      通过全面的标本整理和野外考察,该团队成员还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华赤竹属的植物。
      赤竹属只是青篱竹亚族的一个小属,该属在全世界其实有50-70种,我国记载的赤竹属物种就有14种。其中赤竹亚属5种、华箬竹亚属3种,此外还有存在争议的6个属。但除了华箬竹外,其余种类都是依据无花的标本发表的。中国竹种类尤其是赤竹亚属的种类的花部特征很多一直处于未知状态,因此很多部分的竹类如何分类一直没有定论。
      童博士表示,他们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新属——中国华赤竹属的植物目前共发现有7种,除了先前发表的3种需要重新组合鉴别之外,该研究中还发表了4个新种。进一步研究,仍有待时日。
      
    2021-05-13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中国热带海岸带耐盐植物资源》出版
    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瑞江主编的《中国热带海岸带耐盐植物资源》一书,近日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对我国热带海岸带耐盐植物进行系统、完整、科学描述与展示的首部著作,可为鉴定海岸带植物物种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为我国开展热带地区滨海盐土农业、海岸城市园林绿化以及海岸带生态治理和修复等提供科学指导。
      时间: 2021-04-15 来源: 《中国科学报》 科学网 作者:朱汉斌 周飞
      《中国热带海岸带耐盐植物资源》
      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瑞江主编的《中国热带海岸带耐盐植物资源》一书,近日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据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了该书的出版。研究人员通过对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香港、澳门等热带地区海岸带的调查和整理,共记录区域内382种耐盐植物种类。该书介绍了其中97科266属372种植物的性状、地理分布和生境等信息,并配有植物生境和个体特征的图片。
      王瑞江表示,我国热带海岸地区生长着丰富的耐盐植物。该书是对我国热带海岸带耐盐植物进行系统、完整、科学描述与展示的首部著作,可为鉴定海岸带植物物种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为我国开展热带地区滨海盐土农业、海岸城市园林绿化以及海岸带生态治理和修复等提供科学指导。
      
    2021-05-13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揭示我国森林水分和大气氮利用变化格局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博士生汤松波在研究员旷远文的指导下,联合国内多个团队,在我国森林水分利用效率( WUE )和大气氮可利用性( NA )经纬向变化格局及其调控因子研究上取得进展。研究人员通过测定我国纬度梯度( 22 ° ~ 43 ° N )和经度梯度( 93 ° ~ 121 ° E )上森林优势物种叶片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结合环境因子,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物WUE和NA的空间变化格局,确定了该空间变化格局的主控环境因子。年降水、太阳辐射、叶片氮和土壤钾含量是驱动植物NA经度变化的主要因子,而年降水、降水季节性、叶片氮含量和土壤钾含量则调控着植物NA的纬度变化趋势。《中国科学报》 ( 2021-04-06第4版综合).
      时间: 2021-04-06 来源: 《中国科学报》 第4版 综合 作者: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博士生汤松波在研究员旷远文的指导下,联合国内多个团队,在我国森林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大气氮可利用性(NA)经纬向变化格局及其调控因子研究上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研究快报》。
      全球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格局变化及氮沉降增加,显著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的WUE和NA。探究大地理区域尺度森林植物WUE和NA的响应特征及其调控因子,可为预测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研究人员通过测定我国纬度梯度(22°~43°N)和经度梯度(93°~121°E)上森林优势物种叶片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结合环境因子,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物WUE和NA的空间变化格局,确定了该空间变化格局的主控环境因子。
      该研究证实,我国森林WUE和NA空间变化趋势及其调控因子存在明显的经纬度分异特征。在经度水平(自东向西)上,森林植物WUE和NA空间变化不显著;但在纬度水平(自南向北)上,WUE随纬度显著上升,NA则显著下降。年均温、大气氮沉降和土壤含水量是植物WUE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年降水、太阳辐射、叶片氮和土壤钾含量是驱动植物NA经度变化的主要因子,而年降水、降水季节性、叶片氮含量和土壤钾含量则调控着植物NA的纬度变化趋势。
      该研究表明,在全球变化影响下,科学预测和评估我国森林WUE和NA空间变化时,应综合考虑多环境因子共同调控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88/1748-9326/abe3bb
       《中国科学报》 (2021-04-06 第4版 综合)
      
    2021-05-13
    查看详情
  • 【学习强国】李希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市增城区调研
    近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市增城区,深入植物研究机构、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推动我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体现在广东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中。李希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切实提高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省领导张硕辅、张福海、叶贞琴参加调研。
      时间: 2021-03-29 来源: 《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 作者:徐林 岳宗
      近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市增城区,深入植物研究机构、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推动我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进行调研。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植物学研究机构,占地4237亩,建有38个专类园区,长期开展植物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工作,目前拥有迁地保育植物17543个分类群,植物标本馆藏有标本110余万份。李希走进植物园特色园区和科研中心,详细了解园区发展和管理现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体现在广东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中。要加强与中央和国家部委在粤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发挥他们人才富集、科研实力强的优势,充分认识华南植物园的重要意义,加大地方政策支持力度,把华南植物园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更好助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要面向农业林业发展需求开展引种保育、生物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孵化培育更多新品种新技术,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为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位于广州增城的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种植面积超5000亩、辐射带动超3万亩,去年主导产业总产值13.7亿元。李希深入产业园水稻种植区,实地调研大田整地和春播工作,并与园区负责人、农业科技人员交流,听取春耕生产和丝苗米产业发展情况介绍。他强调,要抓住农时认真组织春耕生产,加快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要发挥好产业园示范带动作用,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做好市场培育推广,不断提升丝苗米品牌价值,依托农田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李希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切实提高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优势作用,积极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研发,大力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打牢乡村振兴的科技基础。二要坚定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有力有效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三要坚定不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立足广东实际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四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全面完善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举措,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为推动我省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省领导张硕辅、张福海、叶贞琴参加调研。     
      (作者单位:南方日报)
      
    2021-03-29
    查看详情
  • 【南方杂志】李希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市增城区调研
    近日,省委书记李希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市增城区,深入植物研究机构、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推动我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进行调研。李希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切实提高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四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省领导张硕辅、张福海、叶贞琴参加调研。
      时间: 2021-03-29 来源: 《南方杂志》 作者:徐林 岳宗
      近日,省委书记李希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市增城区,深入植物研究机构、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推动我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进行调研。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植物学研究机构,占地4237亩,建有38个专类园区,长期开展植物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工作,目前拥有迁地保育植物17543个分类群,植物标本馆藏有标本110余万份。李希走进植物园特色园区和科研中心,详细了解园区发展和管理现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体现在广东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中。要加强与中央和国家部委在粤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发挥他们人才富集、科研实力强的优势,充分认识华南植物园的重要意义,加大地方政策支持力度,把华南植物园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更好助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要面向农业林业发展需求开展引种保育、生物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孵化培育更多新品种新技术,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为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位于广州增城的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种植面积超5000亩、辐射带动超3万亩,去年主导产业总产值13.7亿元。李希深入产业园水稻种植区,实地调研大田整地和春播工作,并与园区负责人、农业科技人员交流,听取春耕生产和丝苗米产业发展情况介绍。他强调,要抓住农时认真组织春耕生产,加快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要发挥好产业园示范带动作用,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做好市场培育推广,不断提升丝苗米品牌价值,依托农田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李希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切实提高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优势作用,积极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研发,大力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打牢乡村振兴的科技基础。二要坚定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有力有效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三要坚定不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立足广东实际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四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全面完善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举措,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为推动我省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省领导张硕辅、张福海、叶贞琴参加调研。 
      
    2021-03-29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植物展叶和开花对气候变暖响应不同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助理研究员马倩倩在研究员黄建国指导下,利用物候观测历史数据,分析了常见温带树种春季展叶和开花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进而揭示了冬季春化作用、春季积温和光周期等环境因子对上述两个物候期的影响机制。展叶和开花分别代表一年中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开始,是最重要的两个植物春季物候期。无论是先花后叶还是先叶后花物种,前一个物候期均比后一个物候期的提前幅度大,由此导致两个物候期的时间间隔不断增大,主要原因是升温减弱春化作用,进而导致物候发生所需的积温增加。相较于前一个物候期,后一个物候期发生所需的积温增幅更大,从而减缓了其提前的速率。《中国科学报》 ( 2021-02-18第4版综合).
      时间: 2021-02-18 来源: 《中国科学报》 第4版 综合 作者: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助理研究员马倩倩在研究员黄建国指导下,利用物候观测历史数据,分析了常见温带树种春季展叶和开花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进而揭示了冬季春化作用、春季积温和光周期等环境因子对上述两个物候期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生态学杂志》。
      展叶和开花分别代表一年中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开始,是最重要的两个植物春季物候期。诸多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导致植物春季物候提前。然而,这两个植物春季物候期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是否相同尚不清楚。
      该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导致展叶和开花两个物候期均提前,但是两者提前的速率有所不同。无论是先花后叶还是先叶后花物种,前一个物候期均比后一个物候期的提前幅度大,由此导致两个物候期的时间间隔不断增大,主要原因是升温减弱春化作用,进而导致物候发生所需的积温增加。相较于前一个物候期,后一个物候期发生所需的积温增幅更大,从而减缓了其提前的速率。此外,光周期伴随物候提前而缩短,同样导致后一个物候期发生所需的积温增幅更大。
      该研究揭示了春季展叶和开花对气候变暖的差异性响应及机理,为优化全球植被模型、科学制定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1365-2745.13558 
       《中国科学报》 (2021-02-18 第4版 综合)
       
       
       
      
    2021-03-04
    查看详情
  • 【中新社-中新网】逾八千株洛阳牡丹新春亮相华南植物园
    中新网广东新闻2月4日电(陈骥旻王坚)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许多市民响应号召留穗就地过年,鉴于此,华南植物园在2月11日至3月8日期间将举办牡丹花展,八千余株洛阳牡丹将惊艳亮相羊城,让市民朋友在广州家门口就能观赏美丽的牡丹花。据悉,牡丹的自然花期本来是春天的4 - 5月,为了让羊城市民特别是留穗过年的朋友能在春节期间观赏到“花王”的风姿,华南植物园与洛阳纵横园艺有限公司合作,提前2个多月,精挑细选了八千余株洛阳牡丹到华南植物园,经低温休眠与温室养护,同时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据悉,华南植物园自2013年举办首届牡丹花展,已连续成功举办8届,积累了丰富的花展经验,到今年已是第九届。
      时间: 2021-02-08 来源: 《中新社》 中国新闻网-广东 作者:陈骥旻 王坚
      2月4日,华南植物园展出的洛阳牡丹吸引游客。 陈骥旻 摄
      中新网广东新闻2月4日电 (陈骥旻 王坚)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许多市民响应号召留穗就地过年,鉴于此,华南植物园在2月11日至3月8日期间将举办牡丹花展,八千余株洛阳牡丹将惊艳亮相羊城,让市民朋友在广州家门口就能观赏美丽的牡丹花。
      此次活动期间,华南植物园除了展出逾八千株洛阳牡丹外,还会举办“牡丹压花手工制作体验”课程、“山茶牡丹齐争艳、走马灯迎牛气年”花卉导赏及手作课程、首届广东大家汉服文化节、“牡丹花开”摄影比赛等活。
      2月4日,华南植物园展出的洛阳牡丹吸引游客。 陈骥旻 摄
      据悉,牡丹的自然花期本来是春天的4-5月,为了让羊城市民特别是留穗过年的朋友能在春节期间观赏到“花王”的风姿,华南植物园与洛阳纵横园艺有限公司合作,提前2个多月,精挑细选了八千余株洛阳牡丹到华南植物园,经低温休眠与温室养护,同时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根据累计积温进行花期调控,令牡丹在春节期间已露出富贵端庄、风姿卓绝的姿态,与市民“会面”。
      2月4日,华南植物园展出的洛阳牡丹。 陈骥旻 摄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园园艺中心主任王瑛研究员介绍,今年的牡丹展以“国色天香、南植吐芳”为主题,将展出八千余株牡丹,包括海内外80多个品种(含芍药品种),涵盖牡丹所有的九大色系十大花型。
      据悉,华南植物园自2013年举办首届牡丹花展,已连续成功举办8届,积累了丰富的花展经验,到今年已是第九届。
      
    2021-03-04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