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人民网】粤看粤美|萤火虫之森 童话般美好
    近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夜观萤火虫活动拉开帷幕,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来近距离观赏大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之美。”据华南国家植物园工作人员介绍,萤火虫属昆虫纲鞘翅目萤科,对生存环境要求比较高,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报道链接: http : / / gd . people . com . cn/n2 / 2023/0523 / c123932-40427562 . html。
      时间: 2023-05-23 来源: 《人民网》—广东频道 作者: 王雅蝶 李佳颖
      人民网广州5月23日电 (王雅蝶、李佳颖)近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夜观萤火虫活动拉开帷幕,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来近距离观赏大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之美。夏夜晚风中,萤火虫在草木间自由飞舞,仿佛触手可及的点点星光散落森林,让人置身童话般美好的世界。
      “熠熠萤火,为爱发光。”据华南国家植物园工作人员介绍,萤火虫属昆虫纲鞘翅目萤科,对生存环境要求比较高,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萤火虫一生要经历从卵、幼虫、蛹、羽化成虫的四个阶段,从卵到蛹期间就需要在枯叶下、泥土或水中蛰伏半年到两年时间,经历种种艰难险阻,才能飞上夜空寻找生命伴侣。
      报道链接:http://gd.people.com.cn/n2/2023/0523/c123932-40427562.html
      
    2023-07-21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更新国家植物园概念,以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华南国家植物园提出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国家植物园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该文更新了国家植物园的概念,针对中国存在的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提出了中国国家植物园需要在7个方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该文提到,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后,下一步,中国将综合考虑主要气候带和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现有植物园的综合实力等方面因素,在保证植物园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代表性、保护有效性、社会公益性和管理可行性,遴选一批国家植物园。
      时间: 2023-05-12 来源: 《广州日报》客户端 作者: 黄岚 周飞
      华南国家植物园提出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国家植物园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在华南国家植物园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一周年之际,华南国家植物园科学家在线发表文章,提出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国家植物园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该文更新了国家植物园的概念,针对中国存在的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提出了中国国家植物园需要在7个方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文章于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植物学主流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植物科学趋势》),题为《The role of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s to benefi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华南国家植物园的任海研究员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主席、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前主任Stephen Blackmore院士是共同作者。
       该文提到,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后,下一步,中国将综合考虑主要气候带和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现有植物园的综合实力等方面因素,在保证植物园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代表性、保护有效性、社会公益性和管理可行性,遴选一批国家植物园,形成中国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任海指出,中国的国家植物园将在坚持保护、科研、科普和利用的主要功能基础上,进行以下7点创新,包括:在城市与植物园的融合发展中,通过野生生物园的理念,更大发挥植物园的社会生态关系;通过师法自然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理顺植物园的水土气生等要素的关系,为碳中和和碳达峰服务;在活植物收集和资源利用方面,更加注重极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及遗传资源的惠益共享机制探讨;在植物专园类建设方面探讨群落学建园方式;探讨利用植物园的植物资源和知识技能,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恢复提供支撑;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植物园的标本库、活植物库、知识库和人才库进行系统集成建设智慧化的植物保护科研和科普系统;同时积极探索“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更加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
       文章还提到,中国提出建设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综合性迁地保护体系,这个体系将会与全球其他植物园共同在植物多样性编目、评估、迁地保护、科普和资源利用方面努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通讯员:周飞
       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2015876#/detail/2015876?site4&columnID=0
      
    2023-07-21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人与生物圈》杂志推出“南美科考”专辑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支持下, 《人与生物圈》杂志推出了“南美科考”专辑(两期合刊) 。据悉,该专辑汇集了国内外20多家单位约60名专家的力量编撰,是迄今为止国内针对南美生物多样性原创、独家且相对系统的报道。南美在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价值世所公认,然而受空间距离、历史往来、语言文化和信息来源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对南美的各方面的认知极其有限。主要介绍南美植物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概况、中国与南美国家合作伙伴开展的植物多样性一线调查研究故事、厄瓜多尔植物多样性面貌、南美部分国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等。
      时间: 2023-04-07 来源: 《中国科学报》科学网 作者: 朱汉斌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支持下,《人与生物圈》杂志推出了“南美科考”专辑(两期合刊)。据悉,该专辑汇集了国内外20多家单位约60名专家的力量编撰,是迄今为止国内针对南美生物多样性原创、独家且相对系统的报道。
      《人与生物圈》杂志封面。黄瑞兰 供图
       南美是世界热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陆。在全球25 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中,有 5 个位于南美大陆。南美在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价值世所公认,然而受空间距离、历史往来、语言文化和信息来源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对南美的各方面的认知极其有限。
       《人与生物圈》杂志立足于华南植物园等中国科学院机构自2008年至今长达15年面向南美的一线工作,推出的“南美科考”专辑共涉及24篇文章约10万字,主要介绍南美植物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概况、中国与南美国家合作伙伴开展的植物多样性一线调查研究故事、厄瓜多尔植物多样性面貌、南美部分国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等。
       据介绍,该专辑大量采用手绘图、地图及科学家和摄影家一线创作的动植物种和自然景观照,并配以权威、多样且丰富的图片说明。其出版发行,一方面可让读者获得有关南美这一广袤而古老大陆在自然史领域的新认知;另一方面有助于国家有关部门未来制定面向南美的科研项目布局,推动跨太平洋的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报道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983.shtm
      
    2023-05-20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来自广州的“大湾区兜兰”在英国上线
    ,近日,由该园曾宋君研究员团队选育的“大湾区兜兰”在英国皇家园艺学进行了国际登录,这是该研究团队登录的120多个兜兰新品种中的一个,也是继COP15兜兰之后又一个明星兜兰新品种。近年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曾宋君研究员团队在兜兰属植物的迁地保护、自然回归、新品种培育、种苗快繁、规模化栽培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获得了突出的成果。报道链接: https : / / www . gzdaily . cn/amucsite/pad/index . html ? id = 1998033 # / detail / 1998033 ? site4 & columnID = 0。
      时间: 2023-04-01 来源: 《广州日报》客户端 作者: 黄岚 周飞
       记者从华南国家植物园获悉,近日,由该园曾宋君研究员团队选育的“大湾区兜兰”在英国皇家园艺学进行了国际登录,这是该研究团队登录的120多个兜兰新品种中的一个,也是继COP15兜兰之后又一个明星兜兰新品种。
       近年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曾宋君研究员团队在兜兰属植物的迁地保护、自然回归、新品种培育、种苗快繁、规模化栽培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获得了突出的成果。记者了解到,“大湾区兜兰”是多花型兜兰新品种,由华南国家植物园自主选育的功勋兜兰和从中国台湾引进的长布斯少女杂交选育而来。其花型独特、花姿优美,花瓣长可达20厘米以上,花期长。小苗从试管苗栽培至开花一般需要5-6年,种植难度较大。
       “大湾区兜兰”代表大湾区人民永不放弃、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同时该品种也获得2023年广东省春节兰展金奖。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通讯员:周飞
       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998033#/detail/1998033?site4&columnID=0
      
    2023-05-20
    查看详情
  • 【央视新闻】世界森林日 华南国家植物园,探寻“宝藏植物”
    华南国家植物园位于中国南方丘陵山地带,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库。报道链接: https : / / m-live . cctvnews . cctv . com/live/landscape . html ? toc_style_id = feeds_only_back&liveRoomNumber = 13807613928911057139 & share_to = wechat&track_id = 8915E3F7 - BAA9 - 47F2 - 99CF-FE5D2DDE1DB1 _ 701069533533。
      时间: 2023-03-21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周羽 林丽丽 孙冰 林铭浩 黄佳烨
       华南国家植物园位于中国南方丘陵山地带,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库。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里面珍藏着各种植物瑰宝,也珍藏着一个个关于拯救的故事。热带植物们是如何被发现、拯救的?又是如何实现野外回归的?今天(3月21日)世界森林日,一同走进华南国家植物园,探寻“宝藏植物”。
       (总台记者 周羽 林丽丽 孙冰 林铭浩 黄佳烨)
       报道链接:https://m-live.cctvnews.cctv.com/live/landscape.html?toc_style_id=feeds_only_back&liveRoomNumber=13807613928911057139&share_to=wechat&track_id=8915E3F7-BAA9-47F2-99CF-FE5D2DDE1DB1_701069533533
      
    2023-05-20
    查看详情
  • 【人民日报】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华南植物园召开
    3月22日,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办。并与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 BGCI ) 、国际植物园协会( IABG ) 、东亚植物园网络( EABGN ) 、中国环境学会植物环境与多样性专业委员会等国内外植物园组织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承办。在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的积极组织和推动下,中国植物园事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国植物园总数已发展到200多个,尤其是近20年,全国各市省区的植物园数量迅速增加,质量日益提高,功能日臻完善。
       时间: 2023-03-23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刘肖勇 陆雄锋
       聚焦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3月22日,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办。
       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是我国植物迁地保护领域最具影响的全国性会议,每年举办一次。2004年,全国的科学院系统、公园系统、林业系统、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等各植物园组织联合起来,在庐山植物园成功地举办了植物园年会。此后,每年全国植物园组织联合起来召开植物园学术年会,今年是第十九届。
       本届植物园学术年会由中国植物学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公园协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并与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东亚植物园网络(EABGN)、中国环境学会植物环境与多样性专业委员会等国内外植物园组织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承办。
       本届年会共有全国80多家植物园及其相关机构400多人参加了现场会议。年会下设植物采集与迁地保育技术、国家植物园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机遇与挑战、自然教育与植物疗愈、数字时代的植物园管理等专题论坛,邀请来自国内各植物园、植物科研机构及相关单位的植物界学术权威、专家和青年学者分别进行8个主旨报告和57个专题报告。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理事长赵世伟主持。本次年会是全国植物园的一次盛会,对植物园建设,植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教育与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探讨,对于共同推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链接: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Botanical Gardens,缩写CABG)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致力于植物引种收集、展示、迁地保护、科普教育及可持续利用的学术团体。成立之初对内名为中国植物学会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对外称为中国植物园协会。1981年改为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协会,1988年又根据中国科协条例改名为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后改为中国植物学会植物迁地保护专业委员会,根据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学会管理要求,2004年向民政部申请成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2005年2月民政部正式批准。分会作为中国植物园学术性的非营利性组织,旨在促进我国植物园科学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是各植物园交流的纽带与桥梁。
       在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的积极组织和推动下,中国植物园事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国植物园总数已发展到200多个,尤其是近20年,全国各市省区的植物园数量迅速增加,质量日益提高,功能日臻完善。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为各地建设和规划植物园提供了建设性的专业意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报道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4641279/rmh34641279
      
    2023-05-20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华南国家植物园:推动植物园体系建设,加强“保护”核心功能
    3月22日,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办。作为全国植物园的一次盛会,本次第十九届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对植物园建设、植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教育与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探讨,对于共同推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本次学术年会的承办单位,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体现了其在中国植物园体系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展示了广州对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支持成果,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美丽图景。至此,我国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时间: 2023-03-22 来源: 《广州日报》客户端 作者: 黄岚
       3月22日,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办。作为全国植物园的一次盛会,本次第十九届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对植物园建设、植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教育与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探讨,对于共同推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本次学术年会的承办单位,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体现了其在中国植物园体系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展示了广州对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支持成果,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美丽图景。
       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至此,我国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保护”是植物园最核心的工作。华南国家植物园任海主任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我们国家的本土植物,植物园要进一步加强植物迁地保护功能,把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的植物,迁地保护到植物园里来。据统计,去年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新引种植物超过11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8种。“我国总共有大约3.7万种高等植物,其中华南国家植物园已经收集了超过1.7万种(含种以下单元),居全球前列。另外,500种左右的广东特有的植物,我们也收集了相当一部分。未来我们将力争迁地保护植物达到2万种,占我国高等植物种类的大半,并实现华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园内迁地保护全覆盖,经济植物达到6000种左右。”
       据了解,我国现有约200家植物园,为实现植物迁地保护的有效性和全国植物园的均衡、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已编制了《国家植物园体系规划》,综合考虑我国气候带与典型植被区划特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植物园的综合实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家战略等因素,稳步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全覆盖的目标。
       任海告诉记者,华南国家植物园和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已联合申请到了植物多样性与经济作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下一阶段,我们将开展全国植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和评估、对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保护,并且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进行开发和利用,为绿色发展提供新优植物产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993743#/detail/1993743?site4&columnID=0
      
    2023-05-20
    查看详情
  • 【广州分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风采|曾兰亭:我的茶旅之路
    开栏语:近期,广州分院团委表彰了一批“广州分院2021 ~ 2022年度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从5月15日开始,我们推出“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风采”栏目,集中展示广州分院青年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 ,敢于奋斗、勇于创新的青春风采。针对安全有效提升茶叶香气品质的目标,曾兰亭博士系统阐明了茶叶香气生物合成与胁迫响应机制,并首次提出了利用逆境胁迫机制安全提香的研究思路。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工作,获得第三届广州分院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并在中国科学院第三届科学节暨核心植物园青年科学节做科普报告。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争取为新时代的科普创新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时间: 2023-05-16 来源: 《广州分院》公众号
      开栏语:近期,广州分院团委表彰了一批“广州分院2021~2022年度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从5月15日开始,我们推出“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风采”栏目,集中展示广州分院青年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敢于奋斗、勇于创新的青春风采。
      从小在中国四大茶区之一福建长大的曾兰亭对于小时候记忆中的茶就是“待客之道、铁观音、大人爱喝(苦)”,成年后印象中的茶则是“茶也可以很甜、茶是广东早茶的灵魂”,后来她才知道,茶还能作为一个专业——“茶学”。到华南植物园攻读博士以后,她发现,茶是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茶的研究非常有趣。慢慢地,曾兰亭在茶学研究的世界中逐渐成长为一名独挡一面的研究员,新时代赋予茶的新使命,其所在团队的理想就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茶、让更多人爱上中国茶。
      立足本职工作,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
      在政治思想方面,曾兰亭博士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提升政治理论修养,持之以恒地将理论所学及时有效地转化成干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能力。在团队管理方面,她以团队和谐、有序、高效的运行为目标,主导制定团队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有序推进团队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在学生培养方面,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总结分析学生个体特点,以期提升其科研素养,所培养学生获得过教育部颁发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同时,曾兰亭博士作为核心成员定期组织开展华南植物园“青云植上”学术沙龙,以学科交流活动为抓手营造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开展前瞻性、创新性学术研讨的良好氛围。凭借出众的表现,荣获华南植物园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青年后备人才”称号。此外,曾兰亭博士作为科学家精神的宣讲代表参与录制单位的《弘扬红色家风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视频。
       
      聚焦领域前沿,
      探索茶树核心科学问题
      在基础研究方面,定位学科前沿,解决核心科学问题。针对安全有效提升茶叶香气品质的目标,曾兰亭博士系统阐明了茶叶香气生物合成与胁迫响应机制,并首次提出了利用逆境胁迫机制安全提香的研究思路。相关成果具有突出的影响力,以“Tea aroma”关键词检索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贡献率,国际排名第2;以第1提案人提出的科学问题“茶树中特征性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入选了2021年中国茶学重大科学问题(每年仅3个)。除了主持在研的国家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从0到1”原始创新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外,曾兰亭博士在2021年以来新增获批了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及其他地市级项目5项。这些项目的获得与开展,有助于更好的推进茶叶品质与安全调控研究工作。此外,她也担任了Beverage Plant Res.、《茶叶学报》青年编委,J. Hazard. Mater.、Plant Biotechnol. J.等中科院JCR一区SCI期刊审稿人。
       
      理论结合产业,
      筑牢茶叶品质安全的防线
      在产业应用方面,结合实际情况,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在华南的主要茶产区,包括潮州、清远、梅州、湛江等地,进行实地的深入考察与了解。围绕着解决茶产业中夏秋茶品质差、安全隐患大和效益低的重大问题,曾兰亭博士开展了系统的茶叶品质安全提升技术研发工作。自2021年以来,获得授权专利4件(第1发明人3件),制定标准11项(第1起草人1项)等知识产权。基于这些成果,曾兰亭博士将茶叶香气品质提升和茶树化学生态学理论结合,应用于构建基于茶树逆境代谢调控的夏秋茶品质提升关键技术。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将夏秋茶品质安全提升技术在华南茶区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并获得了相应的科技奖励6项。
      不忘初心,
      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服务
      将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工作,让科技为民发挥价值。曾兰亭博士于2021年获得广东省驻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以广东省清远市大洞镇为核心,重点开展山茶品质安全定向改良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与帮扶工作队紧密对接,解决当地茶农面临的茶叶生产难题,从茶树栽培管理和茶叶加工等环节入手,提供科学的指导信息。除此之外,也入选了广州市、清远市、茂名市等地市级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并作为多家茶企业的技术指导专家,进行茶叶品质定向提升的指导报告,开展现场培训活动,加大茶叶科学生产的覆盖度,推动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践行奉献美德,
      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在进行科技创新的同时,曾兰亭博士也积极推动茶文化与茶科学知识的传播。作为主要导师之一参加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在2021年期间,指导中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广东省科学院创新奖等荣誉,入围“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复赛;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工作,获得第三届广州分院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并在中国科学院第三届科学节暨核心植物园青年科学节做科普报告。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争取为新时代的科普创新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2023-05-16
    查看详情
  • 李和风调研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和鹤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慰问在站职工
    4月20-21日,中科院党组成员、工会主席李和风先后赴高能所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华南植物园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调研,并慰问在站一线科研人员。他指出,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的科研人员克服生活异地的不便,舍“小家”为“大家” ,长期奋战在地下700米,在涌水潮湿的工作环境下,不断攻克基建工程和设备组装中的各种难题,体现了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的精神。李和风现场考察了中微子实验站探测器的建设一线和鹤山站的野外观测、实验及示范样地,并为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的职工健身活动场所授予“中国科学院全民健身活动站”牌匾。中科院工会、广州分院、高能所、华南植物园相关负责人员陪同调研慰问。
      时间: 2023-04-23 来源: 《科苑群团》公众号
       4月20-21日,中科院党组成员、工会主席李和风先后赴高能所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华南植物园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调研,并慰问在站一线科研人员。
       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和鹤山站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大科学装置和台站的基本情况、建设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工作设想。
       李和风代表院党组、院工会,对坚守艰苦一线的科研人员表示慰问。他指出,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的科研人员克服生活异地的不便,舍“小家”为“大家”,长期奋战在地下700米,在涌水潮湿的工作环境下,不断攻克基建工程和设备组装中的各种难题,体现了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的精神;鹤山站建站30多年,在科学研究、数据监测、生态修复模式示范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果,三代科学家以老站长余作岳为榜样,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希望实验站和野外台站等科研平台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同时加强安全保障工作,实现安全关口前移。院工会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和贴心人,将尽力解决大家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他代表院工会向工程建设团队、在站职工赠送了慰问品和慰问金。
       李和风现场考察了中微子实验站探测器的建设一线和鹤山站的野外观测、实验及示范样地,并为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的职工健身活动场所授予“中国科学院全民健身活动站”牌匾。
       中科院工会、广州分院、高能所、华南植物园相关负责人员陪同调研慰问。
      
    2023-04-24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打造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3月22日,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办。至此,我国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作为本次学术年会的承办单位,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体现了其在中国植物园体系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展示了广州对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支持成果,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美丽图景。作为兄弟植物园,在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两个国家植物园联袂举办兰花展,各种珍稀兰花品种亮相。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刘正宇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进一步推进生物资源保存保护和植物园建设工作。
      时间: 2023-03-23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黄岚
      华南国家植物园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耀烨 通讯员 林荫 摄
      3月22日,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办。
      本届年会共有来自全国80多家植物园及其相关机构400多人参加了现场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理事长赵世伟主持。记者了解到,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是我国植物迁地保护领域最具影响的全国性会议,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作为全国植物园的一次盛会,本次第十九届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对植物园建设、植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教育与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探讨,对于共同推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至此,我国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作为本次学术年会的承办单位,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体现了其在中国植物园体系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展示了广州对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支持成果,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美丽图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加强植物迁地保护功能
      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植物园,也是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植物园的功能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其中“保护”是植物园最核心的工作。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我们国家的本土植物,植物园要进一步加强植物迁地保护功能,把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的植物,迁地保护到植物园里来。据统计,去年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新引种植物超过11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8种。“我国总共有大约3.7万种高等植物,其中华南国家植物园已经收集了超过1.7万种(含种以下单元),居全球前列。另外,500种左右的广东特有的植物,我们也收集了相当一部分。未来我们将力争迁地保护植物达到2万种,占我国高等植物种类的大半,并实现华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园内迁地保护全覆盖,经济植物达到6000种左右。”
      任海告诉记者,华南国家植物园和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已联合申请到了植物多样性与经济作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下一阶段,我们将开展全国植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和评估、对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保护,并且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进行开发和利用,为绿色发展提供新优植物产品。”
      以科学规划引领整体发展
      在本次学术年会上,国家植物园的相关负责人也来到了现场。作为兄弟植物园,在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两个国家植物园联袂举办兰花展,各种珍稀兰花品种亮相。
      国家植物园位于北京西山,包括南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园(北京市植物园)两个园区。南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科学综合研究机构,建有松柏园、牡丹园、月季园、橡树园、本草园等15个特色专类园;北园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建有桃花园、海棠园、梅园、丁香园、盆景园等14个专类园和中国北方最大的珍稀植物水杉保育区。
      国家植物园副园长宋强告诉记者,国家植物园规划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精雕细琢。“在北京,我们的国家植物园拥有较好基础,在未来建设中,我们将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规划编制和发展建设,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以科学规划引领空间布局和整体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第一、惠益分享。”
      记者了解到,对标世界一流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将在建设中完善露地植物收集展示区,拓展温室植物收集展示区,提升馆藏平台建设水平和馆藏容量,并充实研究平台空间。
      他为药用植物研究做出突出贡献
      本次学术年会的参会人员包括来自全国80多家植物园的专家学者,其中来自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的刘正宇,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扎根边远山区50余年如一日,长期奔波于崇山峻岭,他多年来一直从事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和药用植物园建设工作,是我国唯一参加过3次中药资源普查野外调查的人员。
      从1975年开始,刘正宇在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的植物园开展植物的收集、保存、繁殖等相关研究工作,推动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药用植物园——重庆市药用植物园,对该地区的植物保护和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9年,重庆市成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骨干调查队,刘正宇带领调查队走进大巴山深处,经过3个多月的艰难寻找,最终发现了“植物中的大熊猫”活体野生崖柏树。2002年,他与国内外裸子植物权威人士在《林奈学报》上发表论文《崖柏:一种被重新发现的柏科植物》,宣布崖柏仍存在于中国,引发全球业内反响,促成我国在2003年批准成立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些年来,单独以刘正宇的名字或与他人共同命名药用植物新种106个,其中正宇耳蕨、正宇楼梯草、正宇梅花草、刘氏鳞毛蕨、刘氏度量草等5个新种以他的名字命名。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刘正宇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进一步推进生物资源保存保护和植物园建设工作。
      
    2023-04-17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