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中国科学报]森林防护 清明尤重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火护林侧记。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俊浩对《中国科学报》说。
作为隶属于中科院的唯一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肇庆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今年的清明期间高度戒备。
由于清明长假连续的执勤防火工作,他们已是车惫人疲。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下辖1155公顷的森林,20名执勤人员除了把守8个全天候值班监护管护点,还需要派出巡逻组,沿着保护区的周边巡查。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开创性历史意义,以及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探索作用和作为科研平台的示范作用无可替代。
在全国2500多个自然保护区中,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于1956年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建立,是新中国建成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
[洛阳日报]黄宏文主任参加2012洛阳中国名花展开幕式
时间:2011-04-07来源:洛阳日报头版要闻作者:郭立翔、金志峰。
昨日上午,2012洛阳·中国名花展开幕仪式在国家牡丹园隆重举行。
9时30分许,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柳身宣布:2012洛阳·中国名花展开幕!
2012洛阳·中国名花展是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一项重大活动,中华大地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盛开的多种传统名花和特色花,与花王牡丹同时绽放,为广大游客呈献百花争艳的美景,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名花盛会,也是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展出种类最多的一次花展。
本次展览展出总规模8000平方米,分为室内、室外两大展区。
室内展区采用室内精品花园形式进行布展,由28个主题花卉景观组成,共展出91类200余种名优花卉,其中包括中国传统名花荷花、杜鹃、茶花、兰花等26种。
-
[中国科学报]二十八载山林情
几经周折,记者日前在鼎湖山见到了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管理基础创新研究组首席研究员、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被同行称为“好兵”的莫江明。
结缘鼎湖山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因地球上同纬度的其他地方多为沙漠,这里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观测出的成果在鼎湖山庆云寺背后的密林深处,《中国科学报》记者随莫江明的学生、同时也是其团队主要成员的小鲁一起,感受了一次他们的例行观测任务。
其结果不仅填补了国际上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氮沉降对森林植物多样性影响研究的空白,同时表明了氮沉降可能威胁“富氮”森林的植物多样性。
他们一起主持建立了由鼎湖山区八家单位组成的防火指挥部,并引进了森林派出所等机构。
-
广东植物志诞生记
最早提到《广东植物志》的著作。
全套《广东植物志》。
”华南植物园教授吴德邻如此阐释《广东植物志》的编写意义。
有感于外国探险家、传教士和植物学家大量搜集我国珍贵植物出口,使我国植物资源不断外流的现象,陈焕镛回国后致力于搜集植物标本、搜购图书资料和培育人才。
翻开1927年出版的《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概况》,开篇就是编纂《广东植物志》的构想。
盼重新编纂植物志《广东植物志》的编写难度很大,撰写者要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
《广东植物志》对于物种鉴定是很好的科学依据。
”忆往昔,峥嵘岁月“苦”“《广东植物志》1至9卷记载广东及海南蕨类和种子植物(包括引种栽培的)共306科、2044属、6937种、43亚种、508变种。
”记者在《广东植物志》第十卷中找到了这段介绍。
-
华南农业植物实验室“中科从都铁皮石斛”通过品种鉴定
时间:2011-11-25来源:南方网-食品-今日关注作者:段俊编辑:刘俊2011年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市从化鳌头从都园铁皮石斛种植场合作历时10年选育的药用石斛新品种‘中科从都铁皮石斛’,通过了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专家现场鉴定。
据了解,“中科从都铁皮石斛”是广东省有史以来正式通过专家现场鉴定的第二个铁皮石斛新品种。
“中科从都铁皮石斛”的育成将有力地促进广东省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
2001年以来,由华南农业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段俊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已从全国各地收到100多种铁皮石斛资源,为铁皮石斛新品种的培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
[南方日报]陈焕镛:一草一木总关情
1958年,陈焕镛与前苏联著名植物系统学和区系学家塔赫他间院士(左一)、拉夫连科院士(右一)讨论学术问题。
藏于华南植物园标本馆内、由陈焕镛1957年鉴定发表的“活化石”银杉标本。
Sargent建议他去海南岛,认为那是中国植物标本采集的空白点。
次年,陈焕镛在过去历年所采得标本的基础上,终于建立了我国南方第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标本馆——中山大学农林植物标本室。
据华南植物园植物学家胡启明研究员介绍,1927年,陈焕镛从东南大学到广州,筹建农林植物研究所,当时的华南地区植物研究由岭南大学一统天下。
“他所有的做法都是因为热爱植物学和中国的植物资源。
著名的列宁格勒柯马罗夫植物研究所将纪念柯马罗夫院士的陈列室作为陈焕镛的特别嘉宾办公室。
-
[科学时报]研究发现花榈木通过“自噬”杀死癌细胞
时间:2011-11-15来源:科学时报A2综合作者:李洁尉、周飞。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通讯员周飞)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花榈木中的“自噬”抗癌活性成分,为抗癌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学术界关于自噬在肿瘤细胞中发挥何种作用一直存在争议。
华南植物园的最近研究则表明,自噬可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花榈木是一种广泛用于癌症疼痛及骨流失疾病治疗的中草药。
华南植物园相关研究组从花榈木中分离鉴定出23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个结构新颖的多异戊烯基取代的异黄烷,它在体外表现出很强的抑制A549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
随后,研究人员对花榈木的活性成分及其半合成衍生物的抗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通过诱导“自噬”而导致癌细胞死亡,这与传统抗癌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不同。
-
[科学时报]名贵铁皮石斛有望规模化种植
时间:2011-11-14来源:科学时报A2综合作者:李洁尉、周飞。
图为试管种植的铁皮石斛。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通讯员周飞)近日,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与锦兴国际生物发展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将在特色经济植物规模化种植方面开展合作,尤以铁皮石斛的规模化种植为合作重点。
该项目负责人为华南植物园华南农业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博士吴坤林,实验室其他人员将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据记者了解,该实验室研究员段俊领衔的团队日前在石斛试管杂交育种上已取得突破。
据专家介绍,目前铁皮石斛的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价格昂贵。
野生铁皮石斛资源稀少,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人工种植铁皮石斛不但市场前景看好,对野生资源的保护也意义重大。
-
[广州日报]去华南植物园看濒危植物
时间:2011-07-12来源:广州日报AII8版作者:黄蓉芳植物园有水车前、狐尾藻、金银莲花等400种水生植物。
水车前、狐尾藻、金鱼藻、金银莲花,野生稻……在昨日开展的华南植物园“水生花卉展”上,很多老百姓以前耳熟能详、如今却已难觅踪迹的水生植物一一重现。
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经过多年的南方水域濒危和珍稀水生植物保育研究,已收集、保存水生植物400多种,建成了我国南方水生植物资源圃。
成功抢救一批国家级珍稀濒危水生植物。
“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这些年来,一直在做华南地区水域水生植物的收集和保存工作。
“老百姓曾经非常熟悉、而后又消失的很多水生植物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了。
珠三角以前常见现已消失和逐渐减少的水生植物。
华南植物园抢救成功的水生植物。
-
[广州日报]广州植物学家找回消失几十年猪血木苦苣苔
时间:2011-06-24来源:广州日报AII3版作者:黄蓉芳。
本报讯(记者黄蓉芳通讯员陈婷)昨日,在本报与广州市科协合办的广州科普大讲坛之热点一席谈上,英国联合自然保护委员会物种与自然环境高级顾问Vicky Morgan作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研究员黄宏文则介绍我国及广东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情况。
专家介绍,目前,广州植物学家正致力于恢复广东原有的物种生态,并已经找回消失多年的猪血木、苦苣苔等物种。
粤珍稀濒危植物81种。
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仙湖苏铁、伯乐树、水松等。
桉树太多导致物种单一。
黄宏文说,广东的本底物种本来是十分丰富的。
黄宏文还说:“植物界已经认识到广东应该逐步回归本土自然的植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