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科学时报]研究发现花榈木通过“自噬”杀死癌细胞
时间:2011-11-15来源:科学时报A2综合作者:李洁尉、周飞。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通讯员周飞)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花榈木中的“自噬”抗癌活性成分,为抗癌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学术界关于自噬在肿瘤细胞中发挥何种作用一直存在争议。
华南植物园的最近研究则表明,自噬可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花榈木是一种广泛用于癌症疼痛及骨流失疾病治疗的中草药。
华南植物园相关研究组从花榈木中分离鉴定出23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个结构新颖的多异戊烯基取代的异黄烷,它在体外表现出很强的抑制A549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
随后,研究人员对花榈木的活性成分及其半合成衍生物的抗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通过诱导“自噬”而导致癌细胞死亡,这与传统抗癌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不同。
-
[科学时报]名贵铁皮石斛有望规模化种植
时间:2011-11-14来源:科学时报A2综合作者:李洁尉、周飞。
图为试管种植的铁皮石斛。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通讯员周飞)近日,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与锦兴国际生物发展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将在特色经济植物规模化种植方面开展合作,尤以铁皮石斛的规模化种植为合作重点。
该项目负责人为华南植物园华南农业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博士吴坤林,实验室其他人员将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据记者了解,该实验室研究员段俊领衔的团队日前在石斛试管杂交育种上已取得突破。
据专家介绍,目前铁皮石斛的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价格昂贵。
野生铁皮石斛资源稀少,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人工种植铁皮石斛不但市场前景看好,对野生资源的保护也意义重大。
-
[广州日报]去华南植物园看濒危植物
时间:2011-07-12来源:广州日报AII8版作者:黄蓉芳植物园有水车前、狐尾藻、金银莲花等400种水生植物。
水车前、狐尾藻、金鱼藻、金银莲花,野生稻……在昨日开展的华南植物园“水生花卉展”上,很多老百姓以前耳熟能详、如今却已难觅踪迹的水生植物一一重现。
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经过多年的南方水域濒危和珍稀水生植物保育研究,已收集、保存水生植物400多种,建成了我国南方水生植物资源圃。
成功抢救一批国家级珍稀濒危水生植物。
“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这些年来,一直在做华南地区水域水生植物的收集和保存工作。
“老百姓曾经非常熟悉、而后又消失的很多水生植物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了。
珠三角以前常见现已消失和逐渐减少的水生植物。
华南植物园抢救成功的水生植物。
-
[广州日报]广州植物学家找回消失几十年猪血木苦苣苔
时间:2011-06-24来源:广州日报AII3版作者:黄蓉芳。
本报讯(记者黄蓉芳通讯员陈婷)昨日,在本报与广州市科协合办的广州科普大讲坛之热点一席谈上,英国联合自然保护委员会物种与自然环境高级顾问Vicky Morgan作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研究员黄宏文则介绍我国及广东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情况。
专家介绍,目前,广州植物学家正致力于恢复广东原有的物种生态,并已经找回消失多年的猪血木、苦苣苔等物种。
粤珍稀濒危植物81种。
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仙湖苏铁、伯乐树、水松等。
桉树太多导致物种单一。
黄宏文说,广东的本底物种本来是十分丰富的。
黄宏文还说:“植物界已经认识到广东应该逐步回归本土自然的植物群落。
-
[广东科技报]华南植物园鸟种资源调查活动启动
160余名来自各学校及社会团体的鸟种调查志愿者汇聚华南植物园,参加了项目启动仪式。
廖晓东教授介绍说,“华南植物园鸟种资源调查”项目除了要调查园区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外,还要深入了解鸟类群落变化与季节的关系、植物与鸟类之间的生态价值关系、植被的布局对鸟类的影响等相关内容。
为了避免重复记录等问题的产生,廖晓东教授还对各个调查小组成员明晰了华南植物园的地域分布以及巡视技巧。
广州市鸟类达251种。
据介绍,当今全世界现有鸟类9000余种,我国有1300多种,占了世界鸟类品种的15%以上。
而根据2008年的广州市地区鸟类资源调查,广州市共记录到鸟类达251种,占全国鸟类物种数近20%。
-
[广东科技报]植物园一组培方法获国家专利
[广东科技报]时间:2011-10-28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周飞苏国华本报讯由华南植物园张建霞、段俊等科研人员完成的“粗肋草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粗肋草是天南星科粗肋草属植物的通称,是一种优良的观叶花卉,可作为高档观叶植物用于室内和庭园观赏。
-
[信息时报]《南岭植物名录》出版
由华南植物园众多学者共同参与编撰的《南岭植物名录》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南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华南地区生物区系的分界线,是我国14个具国际重要地位的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
该书的出版,将为南岭地区植物分类、区系的研究、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资料。
-
[广东科技报]华南植物园水稻自噬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
本报讯华南植物园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组科研人员通过对水稻基因组的分析,发现水稻基因组中包含至少33个自噬相关基因,通过表达谱分析了这些基因在激素处理、氮饥饿与逆境下的表达反应规律。
自噬是发生在细胞内的“Self eating”现象,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将胞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和一些细胞内源性底物(包括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引起的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在单位膜包裹的自噬体中大量降解,实现再循环,以维持细胞自身的稳定。
-
[广东科技报]牧草籽粒苋可富集污染农田中的镉
本报讯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科研人员,发现一种苋科植物———籽粒苋具有很强的镉(Cd)富集能力。
华南植物园的科研人员通过对三个牧草品种籽粒苋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研究,发现它们能够在土壤镉污染水平为5毫克/千克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可收获的地上部分镉含量范围为95.1-179毫克/千克。
三种基因型籽粒苋(K112、R104和K472)具有生物量大、易栽培等特性,而且施肥大幅增加生物量的同时不减少器官对镉的吸收,因此作为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具有巨大应用前景。
-
[羊城晚报]鼎湖山发现罕见鸟类
分布状况:主要分布在非洲、欧亚大陆南部、印度、中国南部、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古北界东部。
生活习性:具有森林型雀鹰的特性。
分布状况:繁殖于印度次大陆、中国、东亚、菲律宾及苏拉威西岛。
叫声粗哑似喘息的叫声。
生活习性:栖于高可至海拔1100米的林缘下层、茂密竹丛、次生林及人工林。
分布状况:印度北部至中国南方、菲律宾、东南亚、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
生活习性:栖于山区森林、开阔的山地灌丛及茂密竹丛。
分布状况: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部、东南亚、马来半岛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方、缅甸及印度支那至马来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