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科学时报]研究发现花榈木通过“自噬”杀死癌细胞
    时间:2011-11-15来源:科学时报A2综合作者:李洁尉、周飞。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通讯员周飞)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花榈木中的“自噬”抗癌活性成分,为抗癌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学术界关于自噬在肿瘤细胞中发挥何种作用一直存在争议。 华南植物园的最近研究则表明,自噬可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花榈木是一种广泛用于癌症疼痛及骨流失疾病治疗的中草药。 华南植物园相关研究组从花榈木中分离鉴定出23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个结构新颖的多异戊烯基取代的异黄烷,它在体外表现出很强的抑制A549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 随后,研究人员对花榈木的活性成分及其半合成衍生物的抗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通过诱导“自噬”而导致癌细胞死亡,这与传统抗癌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不同。  时间: 2011-11-15  来源: 科学时报A2 综合  作者: 李洁尉、周飞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周飞)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花榈木中的“自噬”抗癌活性成分,为抗癌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学术界关于自噬在肿瘤细胞中发挥何种作用一直存在争议。华南植物园的最近研究则表明,自噬可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花榈木是一种广泛用于癌症疼痛及骨流失疾病治疗的中草药。华南植物园相关研究组从花榈木中分离鉴定出23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个结构新颖的多异戊烯基取代的异黄烷,它在体外表现出很强的抑制A549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随后,研究人员对花榈木的活性成分及其半合成衍生物的抗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通过诱导“自噬”而导致癌细胞死亡,这与传统抗癌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不同。此次分离出的化合物通过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破坏线粒体,引起内质网应激,最终导致细胞自噬死亡。

     目前,基于凋亡机制的抗癌药物由于过量使用而产生的普遍“耐药性”已引起医药界广泛关注,而诱导自噬的抗癌药物刚刚兴起,一旦通过临床试验获准上市,无论是单独使用或与凋亡类抗癌药联合使用,都将大大减少耐药性,增强疗效。

     该研究成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资助下,由该园研究员邱声祥指导,博士研究生冯世秀、郝静以及博士后李伟杰等共同完成的。
     
    《科学时报》 (2011-11-15 A2 综合)
    2011-11-21
    查看详情
  • [科学时报]名贵铁皮石斛有望规模化种植
    时间:2011-11-14来源:科学时报A2综合作者:李洁尉、周飞。 图为试管种植的铁皮石斛。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通讯员周飞)近日,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与锦兴国际生物发展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将在特色经济植物规模化种植方面开展合作,尤以铁皮石斛的规模化种植为合作重点。 该项目负责人为华南植物园华南农业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博士吴坤林,实验室其他人员将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据记者了解,该实验室研究员段俊领衔的团队日前在石斛试管杂交育种上已取得突破。 据专家介绍,目前铁皮石斛的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价格昂贵。 野生铁皮石斛资源稀少,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人工种植铁皮石斛不但市场前景看好,对野生资源的保护也意义重大。 时间: 2011-11-14  来源: 科学时报A2 综合  作者: 李洁尉、周飞

     
    图为试管种植的铁皮石斛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周飞)近日,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与锦兴国际生物发展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将在特色经济植物规模化种植方面开展合作,尤以铁皮石斛的规模化种植为合作重点。
     
     该项目负责人为华南植物园华南农业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博士吴坤林,实验室其他人员将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据记者了解,该实验室研究员段俊领衔的团队日前在石斛试管杂交育种上已取得突破。该团队在研究铁皮石斛和霍山石斛试管开花规律的基础上,人为调控两个亲本在试管内开花,然后进行杂交授粉,再将授粉后的植株培养于培养容器中,在试管中发育三个月后播种于原球茎诱导培养基上,经原球茎的形成、分化、成苗和生根壮苗,四个月后获得一批杂交后代种苗。目前,他们已研发出包括石斛在内的多种药用兰科植物的种苗快繁与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据专家介绍,目前铁皮石斛的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价格昂贵。例如,由优质铁皮石斛加工而成的药物“枫斗”,每公斤市场价格在万元以上。野生铁皮石斛资源稀少,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人工种植铁皮石斛不但市场前景看好,对野生资源的保护也意义重大。
      
    《科学时报》 (2011-11-14 A2 综合)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去华南植物园看濒危植物
    时间:2011-07-12来源:广州日报AII8版作者:黄蓉芳植物园有水车前、狐尾藻、金银莲花等400种水生植物。 水车前、狐尾藻、金鱼藻、金银莲花,野生稻……在昨日开展的华南植物园“水生花卉展”上,很多老百姓以前耳熟能详、如今却已难觅踪迹的水生植物一一重现。 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经过多年的南方水域濒危和珍稀水生植物保育研究,已收集、保存水生植物400多种,建成了我国南方水生植物资源圃。 成功抢救一批国家级珍稀濒危水生植物。 “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这些年来,一直在做华南地区水域水生植物的收集和保存工作。 “老百姓曾经非常熟悉、而后又消失的很多水生植物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了。 珠三角以前常见现已消失和逐渐减少的水生植物。 华南植物园抢救成功的水生植物。 时间: 2011-07-12  来源: 广州日报AII8版  作者: 黄蓉芳
    植物园有水车前、狐尾藻、金银莲花等400种水生植物
     
    水车前花 

    黄睡莲

    荇菜   
     文/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蒋厚泉、李碧秋
     图/记者王维宣
     水车前、狐尾藻、金鱼藻、金银莲花,野生稻……在昨日开展的华南植物园“水生花卉展”上,很多老百姓以前耳熟能详、如今却已难觅踪迹的水生植物一一重现。据悉,目前,珠三角的河流、湖泊以及城市河涌的“水下森森”消失殆尽。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经过多年的南方水域濒危和珍稀水生植物保育研究,已收集、保存水生植物400多种,建成了我国南方水生植物资源圃。
     危机:
     珠三角“水下森林” 已消失殆尽
     “可以说,珠三角的河流、湖泊以及城市河涌的水下森林已消失殆尽。”据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主管陈磊介绍,近年来,华南地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生植物也日益减少,甚至绝迹。 
     “很多百姓以前耳熟能详的水生植物,如今却已难觅踪迹。”陈磊说,比如在沉水植物中,以前常见的苦草、密齿苦草、水车前现在在珠三角一带的河流、湖泊或城市河涌中已经很难看到了。
     成就:
     成功抢救一批国家级珍稀濒危水生植物
     “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这些年来,一直在做华南地区水域水生植物的收集和保存工作。”陈磊说,到目前为止,已收集和保存了400多种水生植物,初步建成了我国南方水生植物资源圃,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水生植物保育和研究条件的水生植物专类园之一。“老百姓曾经非常熟悉、而后又消失的很多水生植物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了。”
     此外,该园还成功抢救了一批国家级的珍稀濒危水生植物,其中包括中华水韭、水蕨、水禾、宽叶泽苔草、金银莲花、野生稻、莼菜,此外,还有水车前,海菜花,黄花狸藻,莼菜等水质敏感水生植物。
     珠三角以前常见现已消失和逐渐减少的水生植物:
     沉水植物:苦草、密齿苦草、水车前、眼子菜、菹草、竹叶眼子菜、异叶石龙尾、狐尾藻
     挺水植物:菖蒲、雨久花、水蓑衣、野荸荠
     浮水植物:荇菜、金银莲花、水皮莲、水鳖、水龙 
     华南植物园抢救成功的水生植物
     珍稀濒危水生植物:中华水韭,水蕨,水禾,宽叶泽苔草,金银莲花,野生稻,莼菜
     水质敏感水生植物:水车前,海菜花,黄花狸藻,莼菜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广州植物学家找回消失几十年猪血木苦苣苔
    时间:2011-06-24来源:广州日报AII3版作者:黄蓉芳。 本报讯(记者黄蓉芳通讯员陈婷)昨日,在本报与广州市科协合办的广州科普大讲坛之热点一席谈上,英国联合自然保护委员会物种与自然环境高级顾问Vicky Morgan作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研究员黄宏文则介绍我国及广东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情况。 专家介绍,目前,广州植物学家正致力于恢复广东原有的物种生态,并已经找回消失多年的猪血木、苦苣苔等物种。 粤珍稀濒危植物81种。 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仙湖苏铁、伯乐树、水松等。 桉树太多导致物种单一。 黄宏文说,广东的本底物种本来是十分丰富的。 黄宏文还说:“植物界已经认识到广东应该逐步回归本土自然的植物群落。 时间: 2011-06-24  来源: 广州日报AII3版  作者: 黄蓉芳
     
     本报讯 (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陈婷)昨日,在本报与广州市科协合办的广州科普大讲坛之热点一席谈上,英国联合自然保护委员会物种与自然环境高级顾问Vicky Morgan作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研究员黄宏文则介绍我国及广东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情况。专家介绍,目前,广州植物学家正致力于恢复广东原有的物种生态,并已经找回消失多年的猪血木、苦苣苔等物种。

     粤珍稀濒危植物81种

     据介绍,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1 批)》统计, 广东省天然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有81种,其中蕨类7种,裸子植物13 种,被子植物61 种;国家I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仙湖苏铁、伯乐树、水松等。在广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共17种,其中伯乐树为一级保护,土沉香等二级保护16种。

     桉树太多导致物种单一

     黄宏文说:“我们这些年来,种了大量的桉树,所有的山头上都种满了桉树,而这种做法最直接的后果是,造成了广东省物种结构相对单一。”

     黄宏文说,广东的本底物种本来是十分丰富的。“中国华南地区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洲,跟我们同纬度的地区都是沙漠,而我们本土的物种是常绿阔叶林,这种植被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他说,“这主要是因为台风,是台风给我们带来了雨水,是东亚的季风气候给我们带来了一块绿洲。”

     黄宏文还说:“植物界已经认识到广东应该逐步回归本土自然的植物群落。有一些物种消失了几十年,比如,猪血木,苦苣苔,现在我们又把它们找了回来,并从组织培养细胞开始,然后再回到原生态。”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华南植物园鸟种资源调查活动启动
    160余名来自各学校及社会团体的鸟种调查志愿者汇聚华南植物园,参加了项目启动仪式。 廖晓东教授介绍说,“华南植物园鸟种资源调查”项目除了要调查园区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外,还要深入了解鸟类群落变化与季节的关系、植物与鸟类之间的生态价值关系、植被的布局对鸟类的影响等相关内容。 为了避免重复记录等问题的产生,廖晓东教授还对各个调查小组成员明晰了华南植物园的地域分布以及巡视技巧。 广州市鸟类达251种。 据介绍,当今全世界现有鸟类9000余种,我国有1300多种,占了世界鸟类品种的15%以上。 而根据2008年的广州市地区鸟类资源调查,广州市共记录到鸟类达251种,占全国鸟类物种数近20%。  时间: 2011-11-12  来源: 广东科技报  作者: 琉雨、黄瑞兰

     寻找大自然的精灵

     本报讯(记者 琉雨 通讯员 黄瑞兰)你是否留意过草坪上、池塘边、树枝间上蹿下跳的小鸟?你是否渴望走进鸟儿的世界,领略野生态的美?日前,为加强广州市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进一步促进广州地区青少年观鸟活动的发展,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保理念,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正式启动了“华南植物园鸟种资源调查”项目活动。160余名来自各学校及社会团体的鸟种调查志愿者汇聚华南植物园,参加了项目启动仪式。

     观鸟需掌握技巧

     活动当天,主办方特邀了活动指导专家———广东第二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廖晓东教授为项目成员们开展了一场精彩的培训讲座,指导大家如何更科学、准确地记录鸟类,并在调查过程中积极地开拓科研科普课题。

     廖晓东教授介绍说,“华南植物园鸟种资源调查”项目除了要调查园区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外,还要深入了解鸟类群落变化与季节的关系、植物与鸟类之间的生态价值关系、植被的布局对鸟类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他建议观鸟者采用视、听等方法,通过录音、摄影、摄像等方式,科学地记录鸟类的活动情况。为了避免重复记录等问题的产生,廖晓东教授还对各个调查小组成员明晰了华南植物园的地域分布以及巡视技巧。

     广州市鸟类达251种

     据介绍,当今全世界现有鸟类9000余种,我国有1300多种,占了世界鸟类品种的15%以上。而根据2008年的广州市地区鸟类资源调查,广州市共记录到鸟类达251种,占全国鸟类物种数近20%。

     华南植物园地形平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和环境多样性,为鸟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保存鸟类多样性的场所,以及候鸟的重要分布区,也是广州市区内最好的鸟类观赏点之一。目前,植物园展示园区内初步调查统计到的鸟类共有70种,隶属于9目29科55属,其中22种为冬候鸟,7种夏候鸟,留鸟41种,大部分为陆生鸟。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植物园一组培方法获国家专利
    [广东科技报]时间:2011-10-28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周飞苏国华本报讯由华南植物园张建霞、段俊等科研人员完成的“粗肋草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粗肋草是天南星科粗肋草属植物的通称,是一种优良的观叶花卉,可作为高档观叶植物用于室内和庭园观赏。  时间: 2011-10-28  来源: 广东科技报  作者: 周飞 苏国华

    本报讯 由华南植物园张建霞、段俊等科研人员完成的“粗肋草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粗肋草是天南星科粗肋草属植物的通称,是一种优良的观叶花卉,可作为高档观叶植物用于室内和庭园观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粗肋草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旨在提供一种繁殖速度快,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试管苗,并且对母株损伤不大,能保持母株优良性状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
    2011-11-21
    查看详情
  • [信息时报]《南岭植物名录》出版
    由华南植物园众多学者共同参与编撰的《南岭植物名录》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南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华南地区生物区系的分界线,是我国14个具国际重要地位的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 该书的出版,将为南岭地区植物分类、区系的研究、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资料。 时间: 2011-07-07  来源: 信息时报C7版  
     由华南植物园众多学者共同参与编撰的《南岭植物名录》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南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华南地区生物区系的分界线,是我国14个具国际重要地位的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南岭植物区系是华南植物园几代分类学家重点研究的领域,但相对其他的自然区系,如横断山区植物区系、秦岭植物区系等,对于南岭植物区系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得到系统整理。该书的出版,将为南岭地区植物分类、区系的研究、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资料。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华南植物园水稻自噬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
    本报讯华南植物园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组科研人员通过对水稻基因组的分析,发现水稻基因组中包含至少33个自噬相关基因,通过表达谱分析了这些基因在激素处理、氮饥饿与逆境下的表达反应规律。 自噬是发生在细胞内的“Self eating”现象,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将胞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和一些细胞内源性底物(包括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引起的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在单位膜包裹的自噬体中大量降解,实现再循环,以维持细胞自身的稳定。 时间: 2011-09-19  来源: 广东科技报  作者: 张明永

     本报讯 华南植物园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组科研人员通过对水稻基因组的分析,发现水稻基因组中包含至少33个自噬相关基因,通过表达谱分析了这些基因在激素处理、氮饥饿与逆境下的表达反应规律。

     自噬是发生在细胞内的“Self eating”现象,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将胞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和一些细胞内源性底物(包括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引起的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在单位膜包裹的自噬体中大量降解,实现再循环,以维持细胞自身的稳定。这个过程对于细胞成分更新、逆境条件下营养成份的再利用等是至关重要的,它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与适应环境协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牧草籽粒苋可富集污染农田中的镉
    本报讯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科研人员,发现一种苋科植物———籽粒苋具有很强的镉(Cd)富集能力。 华南植物园的科研人员通过对三个牧草品种籽粒苋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研究,发现它们能够在土壤镉污染水平为5毫克/千克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可收获的地上部分镉含量范围为95.1-179毫克/千克。 三种基因型籽粒苋(K112、R104和K472)具有生物量大、易栽培等特性,而且施肥大幅增加生物量的同时不减少器官对镉的吸收,因此作为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具有巨大应用前景。 时间: 2011-06-24  来源: 广东科技报  作者: 李凝玉、周飞
     本报讯 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科研人员,发现一种苋科植物———籽粒苋具有很强的镉(Cd)富集能力。
     华南植物园的科研人员通过对三个牧草品种籽粒苋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研究,发现它们能够在土壤镉污染水平为5毫克/千克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可收获的地上部分镉含量范围为95.1-179毫克/千克;富集系数为17.7-29.7;转运系数范围为1.0-2.0;达到超富集植物的临界标准。
     科研人员在实验中发现,如对这种籽粒苋施加氮(N)或氮磷(NP)肥,能够略为增加籽粒苋叶中的镉含量,同时降低茎和根中镉含量,因此只施氮肥或氮磷肥虽未能使籽粒苋提取的镉总量有明显增加,但可大幅提高籽粒苋的生物量,其结果使镉的提取总量显著增加。三种基因型籽粒苋(K112、R104和K472)具有生物量大、易栽培等特性,而且施肥大幅增加生物量的同时不减少器官对镉的吸收,因此作为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具有巨大应用前景。
    2011-11-21
    查看详情
  • [羊城晚报]鼎湖山发现罕见鸟类
    分布状况:主要分布在非洲、欧亚大陆南部、印度、中国南部、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古北界东部。 生活习性:具有森林型雀鹰的特性。 分布状况:繁殖于印度次大陆、中国、东亚、菲律宾及苏拉威西岛。 叫声粗哑似喘息的叫声。 生活习性:栖于高可至海拔1100米的林缘下层、茂密竹丛、次生林及人工林。 分布状况:印度北部至中国南方、菲律宾、东南亚、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 生活习性:栖于山区森林、开阔的山地灌丛及茂密竹丛。 分布状况: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部、东南亚、马来半岛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方、缅甸及印度支那至马来半岛。 时间: 2011-06-09  来源: 羊城晚报 B04版  作者: 陈之淼、周飞

     鼎湖山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较完整地保存了南亚热带区域地带性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鸟类多样性丰富。那么,你知道鼎湖山上有多少种鸟吗?
     2007年以前,鸟类专家在这里发现了205种鸟;但经过两年多的观测,专家们在这里又发现了9种新的鸟类。至此,保护区已观察到的鸟类名录从205种增至214种,其中既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黑翅鸢和日本松雀鹰,也有首次在广东发现的栗头缝叶莺和栗头鹟莺。
     罕见鸟类现广东
     从2007年起,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研究生张强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鼎湖山森林演替不同阶段鸟类群落及混合群研究”期间,共记录森林鸟类108种,隶属9目31科,不久前经过鉴定,其中有9种属保护区新记录的鸟类:黑翅鸢、日本松雀鹰、红胸田鸡、牛头伯劳、白喉林鹟、褐胸鹟、小黑领噪鹛、栗头缝叶莺、栗头鹟莺。其中,黑翅鸢和日本松雀鹰是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栗头缝叶莺和栗头鹟莺则在广东首次发现。
     这次发现让张强等人欣喜不已。他透露,除小黑领噪鹛和栗头缝叶莺外,其他种类都为迁徙鸟类(包括冬候鸟、夏候鸟和旅鸟),这说明鼎湖山地区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改观,在候鸟迁徙中途停歇地上所起的作用逐年增加;另外,随着近年来保护区加强日常管理及游人和周边市民的环保意识的增强,鼎湖山地区鸟类种群数量逐年恢复。
     一起认识九种鸟
     1.
     黑翅鸢
     这是唯一一种振羽停于空中寻找猎物的白色鹰类。它的个头偏小,有黑色的肩部斑块及形长的初级飞羽,头顶、背、翼覆羽及尾基部灰色,脸、颈及下体白色。它的叫声轻柔似哨音。
     分布状况:主要分布在非洲、欧亚大陆南部、印度、中国南部、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
     生活习性:喜立在死树或电线柱上,也似红隼悬于空中。
     2.
     日本松雀鹰
     体积偏小,外形甚似赤腹鹰及松雀鹰,但体形明显较小且更显威猛,尾上横斑较窄。成年雄鸟上体深灰,尾灰并具几条深色带,胸浅棕色,腹部具非常细羽干纹,无明显的髭纹。雌鸟上体褐色,下体少棕色但具浓密的褐色横斑。它的叫声偶作沙哑的嚎叫。 
     分布状况:繁殖于古北界东部;越冬于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生活习性:具有森林型雀鹰的特性。振翼迅速,结群迁徙。 
      3.
      红胸田鸡
      体小,后顶及上体纯褐色,头侧及胸深棕红色,颏白,腹部及尾下近黑并具白色细横纹。这种鸟寂静少声;于繁殖季节有突发性的3至4秒的颤音。
      分布状况:繁殖于印度次大陆、中国、东亚、菲律宾及苏拉威西岛。
      生活习性:栖于芦苇地、稻田及湖边的干树丛,性羞怯而难见到,偶尔冒险涉足芦苇地边缘,部分鸟有夜行的特点,晨昏发出叫声。
      4.
      牛头伯劳
      中等体形,头顶褐色,尾端白色。飞行时初级飞羽基部的白色块斑明显。雄鸟过眼纹黑色,眉纹白,背灰褐,下体偏白而略具黑色横斑,两胁沾棕。雌鸟褐色较重,与雌红尾伯劳的区别为具棕褐色耳羽,夏季色较淡而较少赤褐色。叫声粗哑似喘息的叫声。
      分布状况:东北亚、中国东部,也有迷鸟在台湾。
      生活习性:喜栖于次生植被及耕地。
      5.
      白喉林鹟
      中等体形,胸带浅褐,颈近白而略具深色鳞状斑纹,下颚色浅。叫声是粗哑的颤鸣声。 
      分布状况:中国南方,冬季南迁至马来半岛及尼科巴群岛。
      生活习性:栖于高可至海拔1100米的林缘下层、茂密竹丛、次生林及人工林。
      6.
      褐胸鹟
      体形略小,偏褐色鹟,具黄褐色胸斑,与色彩相似的其他鹟类的区别在于:褐胸鹟的眼圈呈白色,深色的条纹将白色的颊纹与白色颏及喉隔开,无翼斑,腿色淡,下颚黄色,腰偏红,臀皮黄,翼羽羽缘棕色。叫声细弱。 
      分布状况:繁殖于印度东北部,中国西南、西部和南部,北部湾西部;越冬至印度西南部、斯里兰卡;在缅甸北部及东部和泰国的西北部也有记录。
      生活习性:安静孤僻,部分鸟在黄昏活动,白天躲藏在茂密树丛及竹林中。
      7.
      栗头缝叶莺
      体小的棕顶冠、黄色腹森林莺类,具明显的黄色眉纹,上体橄榄绿色,颏、喉及上胸部灰白,下胸及腹部为鲜艳黄色。叫声呈甜美而多变的叮当鸣声,由2至3个重复声节组成,与其他缝叶莺的鸣声甚异。
      分布状况:印度北部至中国南方、菲律宾、东南亚、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
      生活习性:栖于山区森林、开阔的山地灌丛及茂密竹丛。喜群栖,常结小群但多隐匿于浓密覆盖下而难以看见。易以鸣声分辨。
      8.
      栗头鹟莺
      体形甚小的橄榄色莺。顶冠红褐,侧顶纹及过眼纹黑色,眼圈白,脸颊灰,翼斑黄色,腰及两胁黄;胸灰,腹部黄灰。鸣声为高亢的金属音且下滑。
      分布状况: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部、东南亚、马来半岛及苏门答腊。
      生活习性:活跃于山区森林,在小树的树冠层积极觅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
      9.
      小黑领噪鹛
      中等体形,下体白,具粗显的黑色项纹,眼后有粗黑线。叫声似黑领噪鹛且模仿其叫声。 
      分布状况: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方、缅甸及印度支那至马来半岛。
      生活习性:群栖而吵嚷,通常在森林地面的树叶间翻找食物。
    2011-11-21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