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羊城晚报]奇!铁树开皇冠花
    [羊城晚报]开出皇冠花的铁树李碧秋摄。 羊城晚报讯记者刘玮宁,通讯员蒋厚泉、李碧秋报道:苏铁竟开出了皇冠花! 开出皇冠状花朵的苏铁已有50-60岁,此次绽放的花朵高43厘米,长80厘米,周长近300厘米。 “湖南曾有报道发现过皇冠形的苏铁花,但绝对没有这么大。 ”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廖景平说。 据植物园的专家初步判断,皇冠状的花由3个雄球花并列生长而成。 作为“恐龙的主食”,苏铁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 1995年,我国把野生苏铁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严禁进出口贸易。 华南植物园苏铁园创建于1979年,是全国最早的苏铁迁地保护基地,目前有40多种苏铁,开花的有11种。 苏铁是雌雄异株植物,授粉成功后可结出红色鸡蛋样的果子。 时间: 2011-06-03  来源: 羊城晚报 第A19版 作者: 刘玮宁

    [羊城晚报]开出皇冠花的铁树 李碧秋 摄 
     羊城晚报讯 记者刘玮宁,通讯员蒋厚泉、李碧秋报道:苏铁竟开出了皇冠花!2日,科学打假明星方舟子恰好到访华南植物园,看到了难得一见的植物奇观。“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苏铁,假如是因为变异,不妨做个遗传试验,验证一下。”方舟子说。  
     开出皇冠状花朵的苏铁已有50-60岁,此次绽放的花朵高43厘米,长80厘米,周长近300厘米。“湖南曾有报道发现过皇冠形的苏铁花,但绝对没有这么大。”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廖景平说。据植物园的专家初步判断,皇冠状的花由3个雄球花并列生长而成。“往年,这株苏铁和其他植株一样,花朵呈现玉米棒状。”廖景平推断,这朵花可能会继续长大,奇景会持续1-2个月,“欢迎植物分类学家、分子生物学家以及市民朋友,前来解开皇冠状苏铁花之谜”。
     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株铁树前两年没有开花,日常养护并没有特别对待。只是在去年8-9月喷了3次植物生长调节剂802和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目的是在小灰蝶危害盛发期来临前促发新芽。今年3月中旬,该株陆续发出嫩梢,5月份时,同时长出3个雄球花,最终长成皇冠状。
     “可能是受到了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应该与气候无关。”廖景平说,也不排除这株苏铁可能寿命将至,“植物回光返照时,往往会盛开很多很奇特的花”。
     也有专家认为,铁树生长缓慢,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百年。据说,澳大利亚有的铁树已经活了12000-15000岁,因此,这个推测或许不够可信。
     ■相关链接
     作为“恐龙的主食”,苏铁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1995年,我国把野生苏铁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严禁进出口贸易。华南植物园苏铁园创建于1979年,是全国最早的苏铁迁地保护基地,目前有40多种苏铁,开花的有11种。苏铁是雌雄异株植物,授粉成功后可结出红色鸡蛋样的果子。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华南植物园栽培“象鼻兰”
    华南植物园栽培“象鼻兰”珍稀兰花迁地保护成功时间:2011-06-10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吴建平周飞。 华南植物园遗传育种研究组曾宋君、段俊等科研人员于2005年8月在浙江临安等原产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其生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象鼻兰只生长在当地的山茱萸树枝上。 当时她们从野外引种了少量象鼻兰植株,在华南植物园兰花科研温室栽培成活,从而使象鼻兰的迁地保护取得成功。 有关象鼻兰的种苗试管繁殖方法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利推动象鼻兰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华南植物园栽培“象鼻兰”珍稀兰花迁地保护成功
    时间: 2011-06-10  来源: 广东科技报  作者: 曾宋君
     本报讯 迄今为止,世界上象鼻兰人工繁殖和栽培鲜有报道。华南植物园遗传育种研究组曾宋君、段俊等科研人员于2005年8月在浙江临安等原产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其生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象鼻兰只生长在当地的山茱萸树枝上。当时她们从野外引种了少量象鼻兰植株,在华南植物园兰花科研温室栽培成活,从而使象鼻兰的迁地保护取得成功。目前,已经利用无菌播种技术繁殖了大量象鼻兰试管苗,部分试管苗已经开花。有关象鼻兰的种苗试管繁殖方法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利推动象鼻兰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据介绍,象鼻兰属于兰科中国特有的象鼻兰属,仅象鼻兰一种,目前发现只分布于浙江临安天目山和宁波、甘肃康县和陕西镇坪等地,生长于海拔350—9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缘树枝上,观赏价值高,也非常珍稀,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被定为濒危物种。()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岭南特色水果保鲜有了新途径
    华南植物园研发出烟剂型果蔬保鲜剂[广东科技报]。 本报讯(记者冯海波通讯员周飞)芒果、木瓜、猕猴桃等岭南特色水果,其保鲜一直存在着技术难题。 近日,由华南植物园蒋跃明、屈红霞等人完成的科研成果“一种易燃的果蔬烟剂型保鲜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据该项目的主持人、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蒋跃明介绍,目前果蔬贮藏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中物理方法如冷链和气调贮藏等是较为理想和安全的方法,但其使用成本较高,而且不能完全控制采后病害的发生。 尤其是耐冷致病菌如柑桔青绿霉菌、荔枝霜疫霉菌、木瓜等果实酸腐病菌等引起的病害。 而“一种易燃的烟剂型果蔬保鲜剂”,由杀菌剂、硝酸钾、木粉、硫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成分组成。 华南植物园研发出烟剂型果蔬保鲜剂

    时间: 2011-05-27  来源: 广东科技报  作者: 冯海波
     本报讯(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飞)芒果、木瓜、猕猴桃等岭南特色水果,其保鲜一直存在着技术难题。近日,由华南植物园蒋跃明、屈红霞等人完成的科研成果“一种易燃的果蔬烟剂型保鲜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保鲜剂的问世,使岭南特色水果的保鲜有了新途径。 
     据该项目的主持人、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蒋跃明介绍,目前果蔬贮藏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中物理方法如冷链和气调贮藏等是较为理想和安全的方法,但其使用成本较高,而且不能完全控制采后病害的发生;尤其是耐冷致病菌如柑桔青绿霉菌、荔枝霜疫霉菌、木瓜等果实酸腐病菌等引起的病害。而传统的化学杀菌剂浸泡法则容易发生挂擦,造成果蔬的机械伤;一部分水果如芒果、木瓜、猕猴桃等,其表面有一层蜡质或表皮毛,用杀菌剂浸泡会破坏这种天然的防护层,从而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外观品质。
     蒋跃明表示,烟剂型保鲜剂可以克服上述浸泡型保鲜剂的缺点,但目前开发出的烟剂型保鲜剂不多,而且尚不能有效地控制常见的贮藏期病害,因此未能大范围推广应用。而“一种易燃的烟剂型果蔬保鲜剂”,由杀菌剂、硝酸钾、木粉、硫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成分组成。该保鲜剂通过点燃实现保鲜,能有效抑制果蔬贮藏期病害,使岭南特色水果如芒果、木瓜、猕猴桃等的采后腐烂损耗降低15%~25%,并延长其采后贮藏寿命,保持其外观,从而保持这些水果的经济价值。
     
    2011-11-21
    查看详情
  • [科学时报]一个最美的梦:为了大地的丰收
    时间:2011-07-04来源:科学时报A2综合作者:方中明。 窗外弥漫着单薄的雨雾,山脚下土地上生长着我种植的水稻。 我的导师曾宋君是研究兰花的,科研入门时,曾老师问我:你对兰花的感觉是什么? 两周下来,我从对兰花的一无所知到认识了几百种兰花。 张老师在法国、日本留学过,一直搞水稻转基因和遗传育种。 后来跟曾老师交流了想法之后,他同意我转博,不过转博后是继续做兰花还是做水稻让我自己考虑。 也许是父亲那最古老的生存方式,让我亲切地体会到:能读书是多么大的一件幸事,这更加坚定了我读博及搞水稻的念头。 广州一年只能种两季水稻。 读博期间,我还参加了许多国内的学术会议,印象最深刻的是2010年9月参加了中国杂交水稻大会。 时间: 2011-07-04  来源: 科学时报A2 综合  作者: 方中明
     
     窗外弥漫着单薄的雨雾,山脚下土地上生长着我种植的水稻。一棵棵青青的秧苗连缀起来,无论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在风中汹涌澎湃,都一样的气势不凡。天慢慢地黑了下来,园区也开始热闹起来:萤火虫在空中划出无数的忽明忽灭的线条,青蛙、昆虫纷纷出来低吟浅唱,秧苗攒足力气分蘖、拔节、长高。这一切编织成初夏夜晚的奇妙世界,像童话一样感动着我。而稻田中间逶迤的一条狭窄的路一直伸向远方,仿佛是我硕博的一段时光,一路走来……
     
     读研——一段丰富的旅程
     
     我读研的第一年是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度过的,研二回到广州。我的导师曾宋君是研究兰花的,科研入门时,曾老师问我:你对兰花的感觉是什么?艳丽?清雅?孤芳自赏?他没有让我直接进入实验室,而是在课题组的温室及大棚实习半个月。两周下来,我从对兰花的一无所知到认识了几百种兰花。在实验室里,吴坤林老师经常引导我思考试验的很多细节,渐渐地一个多月就基本上手了。实验中遇上方法、图片处理等问题,师兄师姐都很乐意帮我。这样,半年下来,经过自己反复摸索、试验,有了实验结果。研二就发表了三篇论文。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叫首冠藤的材料,当时试了很多种激素,都没有什么诱导效果,而且污染也很严重。那时候别的课题组也在做,但也做不出来。我就跟吴老师讨论,换了取材地点和部位,另外还换成赤霉素,几次试验后,终于取得了突破。
     
     转博——能读书是幸事
     
     我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偏应用的,毕业去公司找份工作基本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要读博的话,自己的导师暂时还是硕导,唯一的办法就只能转给其他导师了。读还是不读?在我有些迷惑的时候,蒋跃明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他说,对自己定位要准,搞科研还是下海,想清楚自己今后要干什么,千万不要盲目。他还积极向我推荐导师张明永。张老师在法国、日本留学过,一直搞水稻转基因和遗传育种。后来跟曾老师交流了想法之后,他同意我转博,不过转博后是继续做兰花还是做水稻让我自己考虑。
     
     在选择课题时,有一件事让我有了想法。有一次,我看到园里有人在放牛,觉得亲切,就去搭讪。因为我小时候就经常放牛。那时候,父亲还一直帮别人家耕田。春耕季节,为了多犁几亩田,多挣几个钱,晚上十二点就起来做豆腐,做完豆腐天还没亮,自己就下田犁地去了。做好的豆腐,我母亲白天就挨家挨户去卖。做豆腐和耕田的费用,给我们兄妹交学费。
     
     有时候,父亲都顾不上吃饭,一忙起来就不歇息。父亲总是半弓着腰,扶着犁,高举着鞭子,时不时吆喝着“嘚儿,驾……”隔年的泥土就在他身后一层层地翻过身来。一片水稻,就这样,在插秧的季节,深深地扎在我乡村那片贫瘠的土地里。也许是父亲那最古老的生存方式,让我亲切地体会到:能读书是多么大的一件幸事,这更加坚定了我读博及搞水稻的念头。
     
     读博——一半在田间,一半在实验室
     
     因为提前攻博换了课题,时间的紧迫可想而知,从转博开始到毕业只有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广州一年只能种两季水稻。而最关键的一点,因为跨了方向,我对分子方面的技术几乎不懂。所以我只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全身心地进行水稻的研究。
     
     实验室的工作再多再累至少不需要顶着太阳,工作量还有一半是在田间。田里育苗到最后的收产接近10个月,从插秧、管理到收种,天凉快的时候还好,要是夏天在三十几度的高温下工作,说实话还是非常辛苦的,黑点倒无所谓,怕的还是中暑。插秧的季节,一天下来,全身都是泥水,在别人面前,更别提个人形象了。不过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半年的时间,我从试验入门得到了所有转基因苗,一年后就慢慢开始有了试验结果。通过分析发现,转基因植株增产明显,并且弄清楚了基因是如何促进氮吸收和产量提高的。
     
     会议——拓展和提升的舞台
     
     课题组两周一次组会,另外还要作读书报告。2010年12月,我参加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报告题目为《水稻氮高效吸收和利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由于平时作报告次数太多了,我演讲时思路清晰,并且表达非常流利,评比结果我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后来我才明白,其实我们平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探讨和分析问题,最重要的是可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无形中还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读博期间,我还参加了许多国内的学术会议,印象最深刻的是2010年9月参加了中国杂交水稻大会。会上,袁隆平院士给我们作超级杂交稻的报告,深受鼓舞。后来还去湖南卫视参加了晚会《为了大地的丰收》,对于从来没有上过省级电视台的我来说,心情特别激动。会后,袁院士给每个人发了一个“福”碗,有人说是给我们的铁饭碗,也有人说是袁院士让老百姓都能端着盛满饭的碗。
     
     明天——我再一次起航
     
     虽然我每天忙碌于实验室和田间,但是充满了充实与成就感。现在,关于水稻增产方面,我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且正进行转基因水稻大田产量最后的测定。另外一篇高水平的SCI文章正在修改投稿。有人跟我说,你硕士期间做兰花,博士期间做水稻,雅俗共赏,做到完美统一了。不过这几年于我来说,多学些东西,掌握不同方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袁隆平说:“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禾下乘凉梦最美。”他说的话代表了中国科学家心忧天下、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或许,我选择读博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时间、挑战和担当。所以,我们要善于钻研科学问题,不停地超越自己。
     
     为了大地的丰收,袁隆平,父亲,我。一个最美的梦,给未来的自己。
     
     也许,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是我一直期待。
     
    (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科学时报》 (2011-07-04 A2 综合)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南方日报]华南植物园推出水生花卉专展
    时间:2011-07-12来源:南方日报A04版作者:林亚茗。 南方日报讯(记者/林亚茗通讯员/蒋厚泉李碧秋)在园林观赏植物的家族中,水生植物是一支最能创造优美意境的分支。 广州华南植物园从昨天起推出水生花卉专展,人们除了可以欣赏到200多种水生植物五彩缤纷的美貌之外,还能获得水生植物如何净化环境的知识。 如立体种植水生植物可使水指标明显改善,透明度从10厘米最高可增加到150厘米。 水生植物不但能观叶、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有的还具有食用药用等经济价值。 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收集了约400多种热带和亚热带水生植物。 昨天,该园水生植物专类的主管———陈磊博士介绍说,植物园已经选育出一批适合华南地区水域生长的、能够修复河涌生态的水生植物品种。            时间: 2011-07-12  来源: 南方日报A04版  作者: 林亚茗

      不仅姿态美艳 还可化污为清


    睡莲等植物在池塘内绽放,婀娜多姿分外妖娆。记者 王辉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林亚茗通讯员/蒋厚泉 李碧秋)在园林观赏植物的家族中,水生植物是一支最能创造优美意境的分支。广州华南植物园从昨天起推出水生花卉专展,人们除了可以欣赏到200多种水生植物五彩缤纷的美貌之外,还能获得水生植物如何净化环境的知识。如立体种植水生植物可使水指标明显改善,透明度从10厘米最高可增加到150厘米。
     
      水生植物不但能观叶、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有的还具有食用药用等经济价值。华南植物园水生植物专类园收集了约400多种热带和亚热带水生植物。眼下正是盛夏季节,这里的水池却是凉意习习,百种睡莲、几十种荷花和约百种水生花卉竞相绽放。人们不常见的有:粉蓝粉红的天使花,紫花殷殷的水罂粟。花朵金黄的萍蓬草,被传说是观音娘娘的莲花座儿。而广东人常吃的慈菇、马蹄、芡实,以及江浙人当作西湖名菜的莼菜,也在这里一一亮相。来自南美洲的亚马逊王莲和克鲁兹王莲,仅是叶子已经颇具王者风范。游客徜徉其中,如入法国画家莫奈所描绘的炫丽花园。
     
      另外,水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水体中农药、化肥聚积,氮、磷等污染物超标,已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很多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甚至产生异味,这导致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能降低。而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是利用水生维管束植物大量吸收营养物质,或降解转化有毒有害物质为无毒物质的性质,从而将水中的污染物质分解转化或富集到其体内,然后除去;同时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从而改善水质,污水可以逐渐变清,会“死水”变成“活水”。
     
      昨天,该园水生植物专类的主管——— 陈磊博士介绍说,植物园已经选育出一批适合华南地区水域生长的、能够修复河涌生态的水生植物品种。在受污染水体建立水生植被,包括完全沉没水中或者浮在水面的植被,各种水指标会明显改善,包括COD,TN,TP消减50%—80%,透明度从10厘米最高可增加到150厘米。这些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人工湿地技术、生物浮床技术和水底草坪技术等等,达到景观和环保双重功效。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印象华南园上演雨林谷欢乐夜
    本报讯(记者苏蕾)5月1日,“印象华南园·雨林谷欢乐夜暨羊城绿色大舞台”在广州华南植物园正式亮相,来自云南佤族自治区的原生态表演打响头炮。 据介绍,“印象华南园”将植物文化与表演艺术、原生态文化与绿色环保理念、休闲娱乐与健心健体相结合,力图在全世界最大的温室群景区打造出广州一张绿色的文化名片。 时间: 2011-05-02  来源: 广州日报B2版  作者: 苏蕾
     本报讯(记者苏蕾)5月1日,“印象华南园·雨林谷欢乐夜暨羊城绿色大舞台”在广州华南植物园正式亮相,来自云南佤族自治区的原生态表演打响头炮。 
     据介绍,“印象华南园”将植物文化与表演艺术、原生态文化与绿色环保理念、休闲娱乐与健心健体相结合,力图在全世界最大的温室群景区打造出广州一张绿色的文化名片。昨日,“雨林谷欢乐夜”独特的印象情景歌舞,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项目负责人谷昕透露,华南植物园绿色大舞台今年还将举办“红棉红歌汇”、“世界流行音乐节”等系列活动,弘扬岭南文化。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玉兰竞艳
    华南植物园木兰园内玉兰盛开。 记者王维宣摄本报讯(记者黄蓉芳通讯员蒋厚泉、刘银至、李碧秋)昨日,目前世界上收集木兰科植物种类最多的种质保存基地之一、华南植物园木兰园的玉兰花观赏节启动。 500多株“先花后叶”的玉兰花竞相绽放,成了初春最早开放的花儿之一。 昨日,在华南植物园木兰园里,包括玉灯玉兰、望春玉兰、黄山玉兰、鹤山玉兰、二乔玉兰、红运二乔玉兰、阔瓣二乔玉兰、丹馨二乔玉兰和朱砂二乔玉兰在内的500多株玉兰花吸引了很多游客。 时间: 2011-02-28  来源: 广州日报 封2版  作者: 黄蓉芳

    华南植物园木兰园内玉兰盛开。 记者王维宣摄
    本报讯 (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蒋厚泉、刘银至、李碧秋)昨日,目前世界上收集木兰科植物种类最多的种质保存基地之一、华南植物园木兰园的玉兰花观赏节启动。500多株“先花后叶”的玉兰花竞相绽放,成了初春最早开放的花儿之一。专家提醒,玉兰花瓣因为瓣大而且漂亮,是“花迷”们最喜欢用来生吃和泡茶的花之一,很多花瓣虽然漂亮,但有毒;即使没毒,也不能随便吃。 
     昨日,在华南植物园木兰园里,包括玉灯玉兰、望春玉兰、黄山玉兰、鹤山玉兰、二乔玉兰、红运二乔玉兰、阔瓣二乔玉兰、丹馨二乔玉兰和朱砂二乔玉兰在内的500多株玉兰花吸引了很多游客。这些玉兰花的花都是先于叶开放的,所以,满园望去,只见花,不见叶,五颜六色的玉兰花海格外壮观。据悉,这些“先花后叶”的玉兰花花期将持续到3月底。而到了4月份,园内的“带叶”玉兰花又将陆续开放。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华南植物园发现新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
    本报讯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一种Cd(镉)的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为治理受Cd污染土地提供了新的途径。 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它具有治理效果的永久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后期处理的简易性等优点。 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张杏锋在导师夏汉平研究员的指导下,首次提出了用土壤种子库———重金属浓度梯度法来筛选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并成功找到一种Cd的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 该方法是指利用土壤种子库筛选对重金属具有超富集特性的植物,然后通过重金属浓度梯度实验对其超富集特性进行验证。 时间: 2011-05-03  来源: 广东科技报  作者: 张杏锋
     
     本报讯 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一种Cd(镉)的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为治理受Cd污染土地提供了新的途径。
     
     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它具有治理效果的永久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后期处理的简易性等优点。
     
     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张杏锋在导师夏汉平研究员的指导下,首次提出了用土壤种子库———重金属浓度梯度法来筛选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并成功找到一种Cd的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该方法是指利用土壤种子库筛选对重金属具有超富集特性的植物,然后通过重金属浓度梯度实验对其超富集特性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当土壤Cd 浓度为60毫克/公斤时,少花龙葵的生长未受影响,根部Cd含量高达473毫克/公斤,茎、叶和地上部Cd含量分别达215、251和230毫克/公斤。在两个浓度梯度实验中少花龙葵地上部Cd含量均超过Cd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100毫克/公斤),具有Cd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是Cd的超富集植物。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森林健康成长与灌草相依相随
    本报讯华南植物园“亚热带人工林植物功能群丧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研究课题日前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首次从地下碳输入的角度,将乔木树种和林下植被在驱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相对贡献区分开,其成果对生态学理论和人工林经营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类活动引起的植物功能群的丧失对生态系统性质和功能的影响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但是,植物功能群的丧失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往往被忽视。 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研究团队以2年和24年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茎干环割和林下灌草去除的方法研究了植物功能群去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分解功能的影响。 时间: 2011-03-11  来源: 广东科技报  作者: 吴建平 周飞
     本报讯 华南植物园“亚热带人工林植物功能群丧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研究课题日前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首次从地下碳输入的角度,将乔木树种和林下植被在驱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相对贡献区分开,其成果对生态学理论和人工林经营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类活动引起的植物功能群的丧失对生态系统性质和功能的影响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生态系统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紧密相关,植物功能群的丧失必然会影响地下群落的特性和功能。但是,植物功能群的丧失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往往被忽视。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研究团队以2年和24年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茎干环割和林下灌草去除的方法研究了植物功能群去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分解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灌草去除显著降低土壤中真菌的生物量及真菌/细菌比值,但对细菌和微生物生物量总量影响不显著,这主要是土壤微环境的改变所致。同时,林下灌草去除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显著减缓凋落物的分解;相反,茎干环割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桉树的萌发特性或菌根真菌的相互作用造成的。
    2011-11-21
    查看详情
  • [科学时报]任海:自主创新时代的科研组织形式
    PI制引入我国后,经历了发展和壮大,目前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基本上都实行了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这种科研组织形式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自主创新时代, PI制已很难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攻关。因此,在政策上要通过资源配置和评价体系引导及创新文化培育。PI们要加强向战略科学家转变,在形成优质的战略科学家(领导者+科学家)过程中,形成并能够遵纪守法,践行科研道德规范的风气,特别是能强化学术民主,廉洁干事,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在自主创新时代建立优良的科学家形象,引领好的社会风气。 时间: 2011-03-22  来源: 科学时报A3 观察评论  作者:任海 
     
     
     PI制引入我国后,经历了发展和壮大,目前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基本上都实行了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这种科研组织形式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自主创新时代,PI制已很难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攻关。因此,在政策上要通过资源配置和评价体系引导及创新文化培育;在策略上,适当集中人力和物力资源建立交叉平台,形成核心竞争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党委书记、副主任 任海
     
     当前中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将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队伍,许多科研院所需要发挥重要作用。科研院所组织科技创新的基本单元是课题组,科研组织形式是首席科学家负责制(Responsible system for Principal Investigator,简称PI制)。事实上,首席科学家(Principal Investigator,简称PI)有两个层次:一是某个科研项目的主持人,二是科研机构内的基本团队或单元的负责人。在项目实施及科研机构中由首席科学家负责的制度即称为PI制。PI制源于西方,这个科研制度自改革开放后被引入我国,经历了发展和壮大,目前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基本上都实行了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这种科研组织形式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情况下,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要在科研院所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本文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当前的科学组织形式下的PI制进行思考。在简要介绍中国科研体制变迁、西方发达国家科研体系中的PI制后,重点从政治经济学和生态学原理的视野下,分析当前我国PI制的形式、作用及问题,并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为科研体制改革及科研管理提供参考。
     
     西方发达国家科研体系中的PI制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所有科研项目基本上都实行PI制,但科研机构的管理不都实行PI制。PI是指有好的科研背景和管理远见的单位雇员,能做或管理某一科研项目,并由单位任命的科学家。PI要以书面签字的形式,对项目成功的技术方面负主要责任,同时也对经费使用和管理规定遵守和内容调整等负责(University of Michigan,http://www.drda.umich.edu/proposals /principal_investigator.html. 2008)。
     
     PI的基本职责包括:按计划控制项目的进度;使用合理的管理技术按照申请书的内容执行项目;按预算完成项目的经费计划或在修改后按一定的程序和政策进行适应调整;按要求定期汇报项目的进展;对项目的开支进行精确的记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和人事要遵守所属单位的管理规定和程序;遵守资助方的所有规章和制度;管理项目的资源;与项目组内的个体或群体进行交流(Dartmouth College,http://www.dartmouth.edu/~osp/resources/ manualard.html.)。
     
     可见,PI开展科研活动的基本依据是项目申请书或研究机构分配的基本任务,PI既要对项目的科技内容执行负责,又要对相关的经费管理和程序负责。西方许多大学和机构还对新上岗的PI进行培训,并有一系列书面文件或软件包供PI们学习和参考。
     
     中国科技体制变迁中PI制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科研院所承担科研工作主要由研究室这个层面完成(也有研究室下设学科组承担一些工作),研究所对研究室负责人进行任命,也对重大任务进行统一调配。研究所也根据上级任务对研究室或课题组进行经费分配(傅诚德,《科技体制及其改革的若干思考》,《石油科技论坛》, 2010年3月;黄建冲,《创新组织形式问题的若干思考》,《科苑人》,2010年1月)。可见,在计划经济时代,科研院所的基本科研组织形式是以研究室管理为主的学科组制度,这种形式在奠定中国自然科学的基础及许多重要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方面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85 年初,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发表了《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讲话,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宣告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启动。1988 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至此,研究院所实行所长(院长)负责制开始全面推进。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依靠科技,科技面向经济”的要求,像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企业实行市场化一样,PI制也从科研项目管理领域扩大推广至研究院所基本科研单元管理中并成为主流(傅诚德,《科技体制及其改革的若干思考》)。这种组织形式为我国SCI论文成为世界第二大产出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前,我国就形成了中国科学院、高校、产业部门、地方、国防等的科研机构体系,在科技体制改革后,又新加了企业研究机构。在自主创新时代,这些科研机构面临挑战,许多国立科研机构及项目管理部门也进行了一些体制机制改革。如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要求研究所凝练科技目标,优化学科结构,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队伍,改革分配制度,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形成了一支以优秀PI群为基础的人才队伍,取得了一批优异成果。又如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实行首席科学家领导下的项目专家组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对项目的执行全面负责,项目依托单位只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提供项目执行的相关条件保障。
     
     首席科学家负责的团队是为创新而组建的,创新是指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人们的“除旧布新”活动。它包括观念创新、理论创新、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体制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而团队则是创新的组织保证(王怡然等,《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张喜爱,《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几个问题》,《科研管理》,2007年)。
     
     从管理学角度看,由若干人员以目标为导向,遵循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以互补技能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就构成了团队(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乔恩·R·卡曾巴赫等,《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团队是一个有机、和谐的人际互动系统,是组织或群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实现成员间的信息沟通,优化人员结构,提升系统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成员间的技能互补,提升系统效能。创新团队应该具备的几个基本特征: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具有共同愿景与科研目标,团队成员间学科结构和技能的优势互补并不断学习,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氛围,全体成员高度参与并具有互动性(席酉民、姚小涛,《国家创新体系中我国高校科研模式与发展》,《研究与发展管理》)。
     
     PI组有不同的分类。按科研活动纵向流程可分为基础研究创新团队、应用研究创新团队和发展(推广)研究创新团队3类。按照所涉及的学科可分为单学科创新团队和跨学科创新团队2种。根据创新团队联系的柔性程度分为实体团队、虚拟团队(网络团队)、分布式团队。按团队的人数规模分为小型(规模为3~5人)、中型(为5~20人)和大型(在20人以上)3 类(赵春明,《团队管理——基于团队的组织构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康旭东等,《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科学学研究》,2005年)。
     
     当前PI制的优点、问题及其理论分析
     
     优势
     
     1.吸引和培养了一批人才
     
     由于PI制的兴起,许多留学海外的人才看到国内科研体制开始与国际接轨,课题组长有选人用人的权力,可以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按照PI的思路开展,因此归国从事科研。如一批本土成长的将帅之才也在成立和运行研究团队的过程中得到培养,起到了人尽其才的作用,最终形成了我国当前创新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2.凝练了科研目标并提高了科研效率
     
     由于PI制的兴起,各研究院所多进行了科研目标凝练,实行了课题经费及研究组的经费全成本核算,促进了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科研,还避免了研究所内的重复研究,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和科研效率。此外,一些研究院所由于科研经费短缺,研究水平低,采取了“船小好掉头”政策,实行了以研究组为基本单元的管理模式后,淘汰了一批研究组并分流到应用或产业体系中,留下了原有拔尖研究组并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供引进人才。
     
     3.减少了行政对科研的直接干扰
     
     由于科研有自身的规律,在实行PI制后,行政管理部门不再能对课题内部,特别是科学问题进行干涉,PI组间的重叠和非科研竞争影响也减少,促进了科研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避免了行政对科研的可能影响。
     
     4.对科技体制和政策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在PI制兴起过程中,从国家到地方及研究机构,都相应地调整了相关政策及管理体制机制,特别是经费投入(从过去养单位和养人转为资助项目)、平台建设、考核评价等,而这些调整又促进了PI制的完善和发展。
     
     问题
     
     1.有时容易背离自主创新时代对科学研究的要求
     
     在自主创新时代,科技工作要面向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定向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核心高技术创新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可持续发展相关基础和系统研究,但多而分散的PI制则比较习惯于分散自由研究探索,开始比较浮躁,不太能沉心于原创性研究、大科学研究、高技术前沿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系统集成创新、长期系统数据检测与积累、转移转化研究等,降低了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
     
     2.学科方向趋同性增加,形成新的浪费和不平衡
     
     研究院所的上级管理部门是单一的,但国家的经费资助多元化,因此,在研究院所内,科研目标和研究方面还算明确,但在竞争过程中,不同科研院所的研究组均在资源竞争中进行发展,在行业或学科领域内,许多不同单位的科研方向和研究力量比较相似,逐步有趋同性,特色开始不明显,造成了更大的单位间的重复投资,进而导致浪费。而西部或边远地区科研机构则在竞争中开始处于劣势,形成了科研力量布局的不平衡。
     
     3.研究力量分散和学科交叉少,难以产出大成果
     
     由于涉及到全成本核算及考核问题,在各研究院所课题间竞争过大时,相同研究内容的研究组间合作减少,不同院所间及同一院所内的学科交叉减少,难以承担重大任务,当然也就难以产出重大成果。特别是在研究所内,由于PI组掌握的经费是研究所运行经费的数倍至几十倍上百倍,而PI们要向不同的资助部门“交账”,回过头来又影响了研究所的学科目标凝练,造成研究组数量偏多,人员分散,研究单元体量小,学科单一,队伍整合比较困难,不易形成合力。而且,由于各组及所间的科技资源相互封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表1列出了3个同样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研究所有关数据。很明显,这样的科研组织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科研活动(部分数据来自苗建明和霍国庆主编的《加强党性修养 提高综合素质》)。
     
     4.由于管理不到位,存在违法违纪风险
     
     由于PI制还不完善,再加上某些不良文化,特别是经济学上“利益最大化”思想的作怪,PI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多元化,导致有些单位的PI们权力过大,有时不遵守有关法规,随意聘用和解聘人员,随意决定绩效和津贴,团队成员关系演变成老板与雇员关系,同一课题多头申请经费,经费到位后相互拆借,甚至变相据为私有,还有的在对外科研或产业合作中私签合同,造成严重后果。更为严重的是,极少数PI破坏了科学的基本职业道德风气,导致科研行业声誉受损,影响社会风气。
     
     原理分析
     
     马列主义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指出,人们进行的生产活动,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生产力的三个实全性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以及由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生产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但在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其基本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性(侯少文主编,《党员干部基本理论精读》,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从这个原理可看出,在自主创新时代,PI制涉及的生产力三个要素与生产关系相关的三个子关系都有变化,因此要作一些调整,但这种调整还要相对稳定。
     
     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定和资源稀缺假定指出,人们如果不自私,就不会有劳动积极性,政府也就无法通过政策调节经济,从事科研的人员多少也有这方面的问题;科研经费虽然不断增加,但相对于这么多的科研机构和人员,还是相对稀缺有限的(王东京,《经济学笔谭》,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因此,在向自主创新时代转变过程中,对科研组织形式也要考虑利益最大化和供求问题在研究所及研究团队中可能产生的责任问题。
     
     生态学中的等级理论和生态位原理也与此相关。等级理论是指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多层次(或尺度)分层等级结构的有序整体,每一个核心层次都是由低一级的层次产生的整体性构成,同时也受高一级层次的影响。生态位是满足一个种或种群生态要求的最小环境单位,亦即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所占据的时空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李博等,《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任海等,《恢复生态学导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年)。这些生态学原理表明,PI制作为研究所这一层次的主体,也受到国家政策(上一层次)和团队(下一层次)的影响,要从“生态位”的角度,进行一些结构调整以提高效益。
     
     上述这三门科学的原理都可以分析现有科研组织形式下的PI组及其行为,其中马列主义的唯物史观是最根本的原理,而经济学和生态学原理则分别是各自学科的“小原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马列主义原理的普遍性,也说明真理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还说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具有相通性,而马列主义的唯物史观也是可以指导科学发现的。
     
     自主创新时代科研组织形式的改革对策
     
     当前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科学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手段不断更新,研究规模不断扩大,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科研人员的个人奋斗已不适应目前科研工作的要求,需要多学科组织科研团队。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和地方需求均是大型项目或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或需要发挥集成作用的问题,往往一个项目就涉及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发成果应用以及科技服务。因此,小规模的PI制已很难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攻关。
     
     因此,在自主创新时代,在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时,要不断对研究所的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创新,特别是要对科研组织形式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大的多学科交叉团队的形成,鼓励基本研究单元做大做强,建立各类科研资源相对集中,各种科技人员协调攻关,能够解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重大需求的管理模式。这要求在政策上要通过资源配置和评价体系引导及创新文化培育;在策略上,适当集中人力和物力资源建立交叉平台,形成核心竞争力。下面从国家和部门、单位、科研团队三个层次(其中所和团队是可操作的层面)上提出建议和对策,以促进科技的发展。
     
     在国家和主管部门层面
     
     要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作好科技规划,根据知识经济链,理顺不同科技机构的生态位,制订鼓励科研组织形式改革的政策,调整经费资助方式。应该说,中国已初步建立了市场化经济,但在科研行政管理方面还有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机制。例如:在有些行业(如军工)和领域(如航天、铁路),国家指定任务,带动了部门科研机构的发展。对中国科学院而言,其定位是行业不做,企业做不了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工作,在创新体系中处于上游。但事实上,各个分散的研究所很难做出这样有显示度的集成性的成果。特别是在研究所运行费及人员费不足的情况下,更难实现。这就要求国家从政策层面考虑科研资源多个要素的搭配组合,相同要素下的不同联系组合,形成新的科研体制机制政策体系,特别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回归科研基本规律,将“支持事/项目”改为“支持所/人”的软环境。
     
     在研究院所层面
     
     要根据创新团队的实体性要素(团队成员、科研经费、仪器设备和其他条件平台等)和精神性要素(愿景、目标、任务、组织结构、制度和文化等),结合研究所特色,对上述两要素进行引导。具体又包括:
     
     1.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目标,形成鲜明特色
     
     科研院所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需求,在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后,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特别是要打破原有的封闭局面和学科界限,系统地整合现有学科资源,凝练学科目标,进一步形成鲜明的特色和某个领域或行业中不可替代性的重点学科领域或核心技术,以提升院所地位和确保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目标管理,并通过优化配置经费等资源来促进。
     
     2.选好并培养好PI
     
     PI要在专业上拔尖,学术上有远见,有很强的综合管理能力,使每个成员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并对团队每个成员的创造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推行“PI簇”及“首席科学家”的运行机制
     
     在研究所凝练好学科领域目标后,要从以学科为基本依托的研究所法人创新组织单元,向以研究所+以面向重大创新战略目标为组织依据的“创新基地”构成的矩阵网格式的创新组织管理体制转变(路甬祥,《中国科学院要实现九个转变》,《科学时报》2008年11月24日),以重大科学问题为牵引,采取首席科学家领衔、由多个PI组成的簇团及科研骨干、技术支撑人员联合组成的创新团队,以国家重大任务为载体,瞄准某一研究领域或国家战略需求,实施联合攻关。
     
     4.完善评价机制并促进人才队伍的动态优化
     
     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探索实施以综合绩效评价为核心的评估体系。评估指标应考虑学科差异,体现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评价内容从以人为对象转向以部门或团队为主的综合评价,从偏重论文指标转向综合绩效评价,从技术服务评价转向以技术创新为重点的技能评价,从单一标准评价转向以岗位体系为基础的分类评价。对科研团队实行动态管理,使其在竞争环境中成长,真正锻炼出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培养出团队精神。
     
     5.营造良好软环境
     
     宽松环境的创造和管理制度约束必不可少,无论是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还是科研设备管理、科研人员管理等,都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适当的科研激励机制能激发科研团队与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团队科研工作顺利发展,保持科研团队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推动事业发展。
     
     在科研团队层面
     
     要重视团队文化建设,培养团队精神。在对科研组织形式改革完善过程中,除了研究院所有许多可以做的以外,对PI组本身也有很多可以改进和发展的。如下几点是应该注意的:
     
     1.创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科研团队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倡资源共享、公平竞争、开放流动与合作,鼓励和保护先进,崇尚科学的批判精神,形成民主、平等、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使高层次人才不断会聚、学科交叉渗透不断加深,标志性、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
     
     2.提高科研绩效
     
     科研团队由于有合理的组织分工、明确的目标、任务和适度的工作压力,有助于团队成员的相互交流、沟通、学习、合作和工作协调,便于相关学科知识、信息的集中和共享,便于资金、设备、工具和其他条件的合理配置,科研人员在这种精力高度集中、容易受到启发、既有激励又存在一定压力的特殊环境下,最容易产生特别的创新绩效,产生巨大的突破效应,能够产生1+ 1> 2的效应。只有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根本,才能促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3.遵纪守法和遵守科研道德
     
     PI们要加强向战略科学家转变,在形成优质的战略科学家(领导者+科学家)过程中,形成并能够遵纪守法,践行科研道德规范的风气,特别是能强化学术民主,廉洁干事,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在自主创新时代建立优良的科学家形象,引领好的社会风气。
     
     
    2011-11-15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