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兜兰试管繁殖技术世界领先
近日, ,该园兜兰试管繁殖研究获得一系列进展。该园科学家发表在《生物技术评论》的研究论文,全面综述了兜兰属植物试管繁殖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对兜兰试管繁殖存在的问题和兜兰产业化提出了建议。研究人员在系统收集兜兰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无菌播种等生物技术,已成功地繁殖出40多个原生种并能进行规模化生产,特别是商品杂交种摩帝类兜兰的组织培养已获得初步成功,有望应用于生产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中国科学报》 ( 2015-04-23第4版综合).
-
广东鼎湖山:守护绿色明珠
春日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979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首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广东所有的保护区都属于林业部门管理,通过林业部门下发的建设资金与鼎湖山没有关系,在广东出台的加快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文件中,标记着“ (鼎湖山除外) ” 。据了解,共建当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向国家申请“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费” , 2014年获批两个年度的费用370多万元。“最终目的,就是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打造成能和国际接轨的示范型自然保护区。在地处城市边缘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人的活动与自然保护区有矛盾吗?《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14日10版).
-
研究发现气候与土地覆盖对产水量作用模式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发现气候与土地覆盖对产水量作用的全球模式。模式得出森林与产水量关系存在负作用、无作用和正作用的结论,并精确给出了控制这3个作用的气候与流域特征参数的临界值。该研究阐明了气候和流域性质对产水量的影响机理,可直接指导在不同的气候区,如何根据流域特征造林,以实现美化、净化环境与固碳目标的同时保持甚至增加原有产水量或水资源供应。《中国科学报》 ( 2015-01-27第4版综合).
-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药用石斛主流栽培为苗床架空
广东主要以丘陵为主,绵延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明珠,生物多样性很高,但因为气候炎热湿润,物质循环很快,土壤淋溶强烈,植被一旦被破坏,土壤很快退化,且难以快速恢复。30年前,中科院的科学家们在粤中的鹤山地区建立了野外台站,围绕退化红壤坡地的植被恢复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目前,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鹤山站)已经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CERN )的重点开放野外定位站。傅声雷告诉记者,鹤山站自建站之初就注意到科学研究中的点、线、面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在鹤山站开展点上的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同时。《中国科学报》 ( 2014-12-22第8版平台).
-
鼎湖山植物DNA条形码研究获进展
日前,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人员在鼎湖山木本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针对此种情况,华南植物园分子生态学研究团队研究员葛学军及博士研究生刘娟携手加拿大圭尔夫大学Steven G . Newmaster博士,通过构建鼎湖山531种木本植物条形码数据库,分析了五个常用的条形码片段及其片段组合的物种识别能力。结果显示,三个片段组合的物种分辨率最高,达94.19% 。该研究还预计,在亚洲热带森林中低纬度地区域,由于大量存在的大属, DNA条形码的物种识别能力可能较低。《中国科学报》 ( 2014-12-03第4版综合).
-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将迎牡丹风情节
2月9日 , ,该园举办的2015春节牡丹风情节将于2月18日开幕,并持续到3月10日。大树牡丹高达1.5米,气势宏伟,树龄长达30年,一株树开花多达80朵,即使在牡丹之乡洛阳,这样的老树也不多见。与此同时,此次牡丹风情节展出国外品种40个,其中法国的金阁、美国的海黄、日本的芳纪等将带来浓浓的异域风情。华南植物园此次从洛阳引进牡丹苗,在园内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对其进行花期调控,使其离开本土后在异域广州反季节提前开花,让南方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百花之王”的魅力。《中国科学报》 ( 2015-02-11第4版综合).
-
一种老年痴呆症药物制备法获专利
近期,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陈峰完成的“石菖蒲提取物制备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的用途”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石菖蒲是传统中药,对其抗老年痴呆活性分子机理的研究表明它有重要应用前景,其根茎入药,临床广泛用于健忘、中风失语、耳鸣、老年性痴呆等病症。华南植物园研究人员在石菖蒲中找到一种提取物,该提取物由对石菖蒲进行超声提取和阳离子交换树脂解析步骤获得的第一部分提取物和对残渣通过有机溶剂提取的第二部分提取物组成。《中国科学报》 ( 2014-12-02第4版综合).
-
【中国科学报】火焰兰属植物研究获系列进展
,该园科研人员历时10余年在火焰兰属植物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种质资源收集和迁地保护方面,研究人员共收集火焰兰原生种10多种、杂交种20多种,并进行了适应性栽培和遗传评价。目前,该园已培育出火焰兰新组合30多个,其中6个新品种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进行了登录, 3个新品种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同时对新品种麒麟火焰兰进行了规模化生产。《中国科学报》 ( 2014-11-26第4版综合).
-
【广东科技报】自然保护区不应局限于保护
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经过系统研究,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理念已从最初的封山及防火、禁牧(伐、猎等)进行保护,发展到现在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开展科研、科普、旅游活动,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研究表明,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已经十分巨大,框架体系基本建成,新的发展阶段即将或已经到来,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未来目标应该更加注重管理的有效性,以确保自然保护区能有效的维护其保护的价值和目标,发挥自然保护区真正的功能。
-
【中国科学报】陈峰:潜心石菖蒲与斑马鱼
“我才跑了三分之一的路程,也许我有生之年很难将其发展为上市药品,但我会为后来者的成就奠定基础。目前,斑马鱼的使用逐渐拓展和深入到生命体多种系统的发育、功能和疾病研究中,建立了斑马鱼白血病、黑色素瘤、横纹肌肉瘤、淋巴肉瘤、肝癌、乳腺癌等模型,被应用于小分子化合物的大规模药物筛选和毒理学研究。在中药研究的领域,斑马鱼模型的应用还比较少,陈峰选择了斑马鱼为实验动物建立老年痴呆模型,并进行石菖蒲中化学成分的抗老年痴呆活性筛选研究。《中国科学报》 ( 2014-10-27第5版创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