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中国科学院
邮箱登录
En
导航
首页
园况介绍
园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所长/园长及任职时间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含主持工作)及任职时间
党委
纪委
工会职代会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组织机构
年报
园大事记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左侧
历史沿革右侧
机构设置
中心与平台
管理部门
园艺中心
共建华南国家植物园
全国重点实验室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标本馆
野外台站
公共实验室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技成果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新品种
软件著作权
标准
新属新种
成果转化
合作项目
院地合作
人才队伍
国家级人才
省部级人才
青促会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博士后流动站
人才招聘
研究生教育
概况
简介
教育动态
导师介绍
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招生信息
硕士招生
博士招生
培养管理
下载中心
规章制度
科教协同
大学生夏令营
科创计划
留学生
毕业就业
就业信息
相关通知
国际合作
交流动态
BGCI中国办公室
IABG秘书处
游客服务
门票信息
交通指引
导览地图
餐饮娱乐
景点欣赏
文创产品
党建文化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廉政建设
文化活动
弘扬科学家精神
创新文库
形象标识
基地建设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公民
法人/其他组织
预决算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违纪违法举报
首页
园况介绍
园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所长/园长及任职时间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含主持工作)及任职时间
党委
纪委
工会职代会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组织机构
年报
园大事记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左侧
历史沿革右侧
机构设置
中心与平台
管理部门
园艺中心
共建华南国家植物园
全国重点实验室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标本馆
野外台站
公共实验室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技成果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新品种
软件著作权
标准
新属新种
成果转化
合作项目
院地合作
人才队伍
国家级人才
省部级人才
青促会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博士后流动站
人才招聘
研究生教育
概况
简介
教育动态
导师介绍
硕士生导师
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博士生导师
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招生信息
硕士招生
博士招生
培养管理
下载中心
规章制度
科教协同
大学生夏令营
科创计划
留学生
毕业就业
就业信息
相关通知
国际合作
交流动态
BGCI中国办公室
IABG秘书处
游客服务
门票信息
交通指引
导览地图
餐饮娱乐
景点欣赏
文创产品
党建文化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廉政建设
文化活动
弘扬科学家精神
创新文库
形象标识
基地建设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公民
法人/其他组织
预决算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违纪违法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扫描
>
图文报道
媒体扫描
图文报道
视频报道
图文报道
【中国科学报】基于虚拟基因组的密码构造法
,由该园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基于虚拟基因组的密码系统( VGC )的构造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据介绍,传统的密码系统基本都是依赖于数学的密码系统,也就是说它们只具有数学计算上的安全性。该密码系统有两个互相匹配的密匙,一个是由随机DNA序列组成的虚拟基因组数据库( VGDB ) ,另一个是VGDB中虚拟基因在二维微阵列中随机分布的位置表,即虚拟基因芯片( VDMC ) 。这些挑选出来的“点”对应着VGDB中的虚拟基因,在这些虚拟基因中随机挑选一个小片段DNA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常用工具BLAST或其他字符串搜索算法确认其在VGDB中的唯一性。《中国科学报》 ( 2014-02-24第4版综合).
时间: 2014-02-24 来源: 《中国科学报》A4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曾纪晴
本报讯(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曾纪晴)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由该园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基于虚拟基因组的密码系统(VGC)的构造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此项发明解决了密码学领域一次一密的实际应用问题,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介绍,传统的密码系统基本都是依赖于数学的密码系统,也就是说它们只具有数学计算上的安全性。目前,仅有所谓的一次一密的密码系统具有理论上不可破译的安全性。但是,该密码系统由于存在密匙管理和分配问题,实际上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当前,密码学家们正在探索新的密码系统,比如量子密码和DNA密码。
此次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基因组的密码系统的构造方法。该密码系统有两个互相匹配的密匙,一个是由随机DNA序列组成的虚拟基因组数据库(VGDB),另一个是VGDB中虚拟基因在二维微阵列中随机分布的位置表,即虚拟基因芯片(VDMC)。任意明文信息可以自由地在VDMC上“书写”,也就是在VDMC微阵列上选择组成明文信息的“点”。这些挑选出来的“点”对应着VGDB中的虚拟基因,在这些虚拟基因中随机挑选一个小片段DNA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常用工具BLAST或其他字符串搜索算法确认其在VGDB中的唯一性。密文就是由这些小片段DNA序列组合而成的。
与此同时,解密过程只须用这些小片段DNA序列对VGDB进行BLAST,即可找出组成明文信息的“点”,根据VDMC即可恢复出明文信息。此外,VGC密匙可自我更新,从而实现不可破译的一次一密系统。
《中国科学报》 (2014-02-24 第4版 综合)
2014-05-22
查看详情
【中国科学报】沉水植物苦草引种新方法
,由该园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沉水植物苦草的引种方法”日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据介绍,苦草是饲养淡水鱼类的好饲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种子引种通常存在运输困难、保存时间短、不耐储备、发芽率低、出苗率不高、定植成活率低等问题,因此解决苦草种子的运输、保存、发芽、出苗和定植问题是苦草引种必须解决的关键性技术。研究人员采集苦草的成熟果实去除外果皮后,将获得的种子在0 ~ 24小时内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其用水培方式运送到目的地。随后,将保存好的种子播种到混合基质、泥土或黄黏土基质中,待种子萌发后将幼苗栽种在混合基质中进行培养。《中国科学报》 ( 2014-02-20第4版综合).
时间: 2014-02-20 来源: 《中国科学报》A4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苏国华
本报讯(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苏国华)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由该园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沉水植物苦草的引种方法”日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据介绍,苦草是饲养淡水鱼类的好饲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是中国内陆水体中沉水植被最常见、最重要的优势种之一。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的水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整治的重要和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恢复水生植被。因此,苦草常被作为水生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先锋种和建群种。
苦草的引种一般有植株引种、冬芽引种和种子引种。因种子小、数量多、便于采集、携带方便,种子引种成为最常用、最方便、最有效的引种方式。但是,种子引种通常存在运输困难、保存时间短、不耐储备、发芽率低、出苗率不高、定植成活率低等问题,因此解决苦草种子的运输、保存、发芽、出苗和定植问题是苦草引种必须解决的关键性技术。
此次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沉水植物苦草的引种方法。研究人员采集苦草的成熟果实去除外果皮后,将获得的种子在0~24小时内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其用水培方式运送到目的地。与湿润河沙混合后,将这些种子在0℃~10℃环境条件下冷藏,遮光95%以上至完全黑暗下保存,并经常透气和补充水分,以维持种子的含水量。随后,将保存好的种子播种到混合基质、泥土或黄黏土基质中,待种子萌发后将幼苗栽种在混合基质中进行培养。辅以其他相关措施,可使种子保存时间长、发芽率高、出苗率和定植成活率高。
《中国科学报》 (2014-02-20 第4版 综合)
2014-05-22
查看详情
【中国科学报】做世界植物园的引领者
十月,北方已到落叶满地的时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却依然春色盎然。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视察华南植物园时指出,华南植物园不仅要在基础植物学与理论生态学的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更要在国家需求和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成效,还要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及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针对记者“为研究所定位之后,华南植物园在三个突破、五个培育方向方面的进展如何”的发问,任海如数家珍。《中国科学报》 ( 2013-11-19第5版创新周刊).
时间: 2013-11-19 来源: 《中国科学报》A5 创新周刊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鸟瞰图
■本报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
十月,北方已到落叶满地的时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却依然春色盎然。
“华南植物园立足华南,致力于国家乃至全球的热带亚热带迁地植物的科学研究、物种保护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通过5~10年的努力,在植物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及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发展成为高水平研究机构和世界植物园的引领者之一。”华南植物园党委书记、副主任任海在其办公室中与记者分宾主坐定,直奔的主题就是华南植物园如何制定和实施中科院“一三五”发展规划,具备了什么样的基础条件,进行过哪些努力,成效如何等。
抓住发展机遇 确立自我定位
“华南植物园是大园、老所,有过辉煌的历史和积淀,近年发展很快,究竟是如何使她重新焕发青春的?”针对记者的发问,任海一一叙来。
华南植物园自1929年成立以来,从单一的分类学科到以植物学、生态学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走过了漫长的路,在实施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华南植物园首先在学科布局、人才队伍建设、部门设置、管理机制和考核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三年前华南植物园引进了领军人才——区永祥;近年来华南植物园陆续引进了10位高级人才;以及正、副研究员及博士等总共达110余人。
任何事业都是人做出来的,这些科技骨干的加盟是科技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近年华南植物园还建立了海外客座科学家团队,每个科研团队都聘请有海外科学家任职。
2009年完成的中科院、广东省、广州市三方共建华南植物园工程,不仅开创了院地合作的先河,也改变了华南植物园区的面貌;在实现美丽植物园的同时,提升了科研装备水平,凝聚了科研向心力,同时也为引进海内外人才创造了优良条件。
“在此过程中,华南植物园还先后开展了爱国奉献、坐得住冷板凳做科研和包容互赏等方面的创新文化建设,特别是向中国植物学开拓者、已故中科院院士陈焕镛和张肇骞等老所长的爱国奉献、艰苦做科研的精神学习,使大家齐心发力为共同的目标奋斗。”任海如是介绍。
作为国立科研院所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任海指出,华南植物园在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特点做工作。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视察华南植物园时指出,华南植物园不仅要在基础植物学与理论生态学的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更要在国家需求和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成效,还要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及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众多国家、省市领导也都对华南植物园寄予殷切期望,这就是我们需要背负的历史使命。”任海说。
以科研促发展 让社会受益
针对记者“为研究所定位之后,华南植物园在三个突破、五个培育方向方面的进展如何”的发问,任海如数家珍。
华南植物园在战略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进展显著,其中“973”项目 “果实采后衰老的生物学基础及其调控机制”已启动;“南方名特优水果保鲜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获201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奖;“果实采后绿色防病保鲜关键技术的创制及应用”获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研究成果保鲜剂年产20万吨,产值2亿元,社会效益30亿元);“一种易燃的果蔬烟剂型保鲜剂”获2013年中国专利优秀奖。一系列科研成果都在进行快速转化,服务地方的经济发展。
据了解,华南植物园已保育植物13600余种,建成了拥有6000余种的种质库,以华南经济植物育种资源为核心;培育水稻、兰花、水果、中药材等新品种10多个,兰花、檀香等实现产业化,专利转让后实现总产值2.56亿元;“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研究与应用”和 “乡土植物在生态园林产业化中的应用”成果分别获(或拟获)2012年和2013年广东省科技奖一等奖。
同时,华南植物园先后为普邦园林等五家上市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并与多家园林公司开展产业化研究合作。五年来,华南植物园在科研、产业化、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其年合同额从以前100多万元增长到现在的逾1000万元。
上述这些成效都是在科研推动下取得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院地共建的结果。以其社会效益而言,如在园林绿化方面,正如任海说,珍稀乡土植物园林化的研究成果产业化之后,其价格就会下降,普通老百姓就可以享受它们带来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全社会都会受益。
实施“一三五” 创新无止境
华南植物园具有相当多的基础和积累,但她没有就此止步。在任海的口中,记者了解到,华南植物园几代科学家薪火相传,近年,研究员周国逸承担的碳专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研究”,基本摸清楚了中国森林固碳的现状,将为我国进行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提供支撑。领军人才区永祥负责的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和先导A专项课题建立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新一代平台已取得较好进展。
华南植物园作为并列第一完成单位的《中国植物志》编研于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长江后浪推前浪,任海向记者透露,由华南植物园主任黄宏文牵头的《迁地栽培植物志》编研已经在去年正式启动,这项工作从植物志对我国野生植物的描述转到对“家养”植物的研究,将为植物资源的产业化打下基础。
如何保证“一三五”的进一步实施?任海说,华南植物园在人才引进方面加大力度,管理部门中层管理公开招聘,改善科研创新环境,还将进一步组建高水平国际化团队1~2个,自主培育2~3个,在植物科学与恢复生态学上形成规模效应,以期作出更大的成绩。
据悉,就物种保育方面,华南植物园的植物保育数量到2015年将达1.5万种,2020年达到2万种,进入世界前五。
华南植物园正在推进的“华南特色种质资源创新与基因发掘利用综合研发平台”将成为拥有良好源头创新能力,管理高效,华南地区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同时华南植物园继续推进“跨国界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全球生物资源发掘利用计划”,逐步实施战略植物资源的收集、引种与发掘,为“一三五”战略实施保驾护航。
《中国科学报》 (2013-11-19 第5版 创新周刊)
2014-01-31
查看详情
【广东科技报】查查我国热带海岸的生物家底有多厚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牵头单位主持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特有生物资源调查”启动会在华南植物园召开。通过对我国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生物资源的动态、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准确的反应生物资源的现状和可能发展趋势,最终完成我国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生物资源的系统评估。
时间: 2013-10-25 来源: 《广东科技报》4版 综合新闻 作者: 冯海波 周飞 汤银珠
本报讯(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飞 汤银珠)近日,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牵头单位主持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特有生物资源调查”启动会在华南植物园召开。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特有生物资源调查”执行期为五年,通过组织全国生物(动物、植物、真菌)资源方面的优势力量,包括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沈阳师范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以及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等,拟对我国热带岛屿与海岸带进行全面调查,并对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代表性岛屿、以及西沙群岛等南海诸岛岛屿进行重点考察,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的生物资源调查。通过对我国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生物资源的动态、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准确的反应生物资源的现状和可能发展趋势,最终完成我国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生物资源的系统评估。
2014-01-31
查看详情
【广东科技报】耐荫草坪新草种
近日,由华南植物园任海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利用小花露籽草建立耐荫草坪的方法”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小花露籽草是禾本科露籽草属的一个变种,多年生,草本常生长于山谷、林边湿地。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将小花露籽草种子通过赤霉素和腐殖酸结合处理,再控制种子萌发期间的土壤水分,能够显著提高小花露籽草种子萌发率和存活率,使萌发率达90%以上。待种子萌发后进行栽培管理,小花露籽草就能在被遮光地带的土壤中长成草坪。
时间: 2013-09-20 来源: 《广东科技报》6版 综合新闻 作者: 冯海波 周飞 苏国华
本报讯(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飞 苏国华)近日,由华南植物园任海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利用小花露籽草建立耐荫草坪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草坪绿地是城镇绿化的常见绿地形式,在吸附尘埃、净化空气、固定CO2并放出O2、增加景观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城镇的草坪绿地建设发展很快。但是,耐荫型草坪建立不多,在绿地林下用的草种也较少,导致许多乔木及灌木下形成了杂草或光秃,另在高架桥下或楼房背荫处,也多形成了光板地。其中最主要原因是这些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遮光,一般的阳生性草坪草种难以生存,导致了这类草坪绿地普遍质量较差。为此,创建耐荫草坪的建植技术对于城镇绿化十分必要。
小花露籽草是禾本科露籽草属的一个变种,多年生,草本常生长于山谷、林边湿地。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将小花露籽草种子通过赤霉素和腐殖酸结合处理,再控制种子萌发期间的土壤水分,能够显著提高小花露籽草种子萌发率和存活率,使萌发率达90%以上;待种子萌发后进行栽培管理,小花露籽草就能在被遮光地带的土壤中长成草坪。
2014-01-31
查看详情
【中国科学报】揭示全球生物多样性沿海拔变化格局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学家揭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沿海拔变化格局。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自然》子刊《科学报告》 。据介绍,该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海带领两位学生与美国农业部林业署研究员郭勤峰等合作,收集了全球443篇关于生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变化的论文,在全球尺度上分南半球和北半球对生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格局进行了研究。《中国科学报》 ( 2013-10-28第4版综合).
时间: 2013-10-28 来源: 《中国科学报》A4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周飞)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学家揭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沿海拔变化格局。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自然》子刊《科学报告》。
据介绍,该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海带领两位学生与美国农业部林业署研究员郭勤峰等合作,收集了全球443篇关于生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变化的论文,在全球尺度上分南半球和北半球对生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大多数地点山腰稍低的部位生物多样性最高。山越高,其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类群沿海拔变化的单峰曲线越相近。虽然南半球与北半球的生物多样性沿海拔变化格局相似,但也有些不同,正是这些不同反映了两个半球上陆地和山区配置的不同。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类群在不同海拔出现多样性峰值则表明了物理环境和生物自身因素的限制作用。
《中国科学报》 (2013-10-28 第4版 综合)
2014-01-31
查看详情
【中国科学报】新技术实现月季试管开花率近七成
,近日,该园科学家在月季试管开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使月季试管开花率最高近七成。相关研究成果《月季试管开花》日前发表于《植物生理学》上,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为此,该植物园华南农业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博士曾宋君、硕士梁硕和研究员段俊等从月季的外植体类型、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月季试管开花的内部和外部因子,探讨了影响月季试管开花的可能机制,展望了月季试管开花的应用前景,最终。《中国科学报》 ( 2013-10-23第4版综合).
时间: 2013-10-23 来源: 《中国科学报》A4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周飞)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近日,该园科学家在月季试管开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使月季试管开花率最高近七成。相关研究成果《月季试管开花》日前发表于《植物生理学》上,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园艺栽培和切花观赏。花卉试管开花,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物技术。该技术可被应用于试管杂交育种、预测花色花型、缩短育种周期,还可为花卉花期调控的机理研究提供有效平台。所以,能长期保存并持续开花的“试管月季”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为此,该植物园华南农业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博士曾宋君、硕士梁硕和研究员段俊等从月季的外植体类型、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月季试管开花的内部和外部因子,探讨了影响月季试管开花的可能机制,展望了月季试管开花的应用前景,最终,其开发的技术使目前月季试管开花率最高可达68.33%以上。
另外,在月季试管开花研究的过程中,该研究还发现了大量的花色、花型变异株系,为月季的花色、花型的调控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平台。
《中国科学报》 (2013-10-23 第4版 综合)
2014-01-31
查看详情
【文汇报】蚯蚓“翻耕”土壤留住更多碳
经过蚯蚓“翻耕”的土壤,不仅有利于植物生长,还能固存更多的碳,使土壤中的碳不易变成二氧化碳溜进大气。此前有研究称,蚯蚓“翻耕”土壤会明显增加土壤的碳排放。“我们将有蚯蚓、无蚯蚓的土壤作了对比,发现蚯蚓并没有让更多碳跑进大气,只是让该去的去得快些而已。”张卫信解释,但在经历了最初阶段后,无蚯蚓的土壤中的有机碳还会慢慢地、不断地跑进大气,但有蚯蚓的土壤向大气所释放的碳却越来越少— —通过蚯蚓的消化道,碳就好像被放进了缓释胶囊,不再分散地暴露于空气或微生物中,明显减慢了碳及其耦合的养分的周转过程。未来,希望能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尽可能地发挥蚯蚓在促进植物生长和土壤碳固存中的积极作用。
时间: 2013-10-16 来源: 《文汇报》A7版 作者: 许琦敏
经过蚯蚓“翻耕”的土壤,不仅有利于植物生长,还能固存更多的碳,使土壤中的碳不易变成二氧化碳溜进大气。昨天,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通讯》杂志刊登了这项中美学者合作获得的发现。此前有研究称,蚯蚓“翻耕”土壤会明显增加土壤的碳排放。
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碳库,一部分有机碳会矿化,变成二氧化碳跑进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会以某些更稳定的形态留在土壤中。怎样才能使更多碳留在土壤中,而不跑进大气呢?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傅声雷研究组与美国佐治亚大学和美国环境保护署等单位合作,深入研究了蚯蚓在其中起的作用。
蚯蚓每天摄取大量的土壤(包括其中的各种土壤生物),吃下去的土壤有机质在它体内被消化过后,一部分碳和养分可以更方便地被植物吸收利用,另一部分碳和养分则会被更紧密地与土壤颗粒结合在一起,排泄出来后就成为肥力较高且持久的土壤。
可是,有研究称,蚯蚓在“翻耕”过程中,会使更多碳更快地排放进大气。在气候变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今天,这不禁令人对蚯蚓感到纠结:要土壤的有机肥力,还是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不过,新发表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这种纠结。论文第一作者、傅声雷研究组的张卫信博士介绍,经过推敲,他们发现过去的研究并未同时对蚯蚓引起的土壤碳矿化和碳稳定过程进行定量研究,而恰恰是“碳矿化-碳稳定”平衡决定了蚯蚓对碳固存的净效应。
因此,他们设计了一组巧妙的实验,同时监测蚯蚓引起的碳矿化和碳稳定过程。结果发现,蚯蚓的确会加速土壤中一部分碳的矿化,但更多碳通过蚯蚓肠道中复杂的物理和生化作用被固定到了土壤团聚体中,而且更不容易被释放出来。
“我们将有蚯蚓、无蚯蚓的土壤作了对比,发现蚯蚓并没有让更多碳跑进大气,只是让该去的去得快些而已。”张卫信解释,但在经历了最初阶段后,无蚯蚓的土壤中的有机碳还会慢慢地、不断地跑进大气,但有蚯蚓的土壤向大气所释放的碳却越来越少——通过蚯蚓的消化道,碳就好像被放进了缓释胶囊,不再分散地暴露于空气或微生物中,明显减慢了碳及其耦合的养分的周转过程。“碳暴露在空气或微生物中,很容易变成二氧化碳。”张卫信说。
蚯蚓对碳的这种保护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土壤的碳汇能力,也可能更有利于持续地促进植物生长。
“不过,全球已记录的蚯蚓超过3000种,其固碳能力也有差异,影响固碳过程的因素很多,要准确估计蚯蚓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存的净效应,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张卫信说,他们还发现,该研究中涉及的一种蚯蚓,就属于我国南方最常见的一个蚯蚓类群——环毛类远盲蚓属,其保碳能力非常强,可谓是中国农林生态系统的福音。未来,希望能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尽可能地发挥蚯蚓在促进植物生长和土壤碳固存中的积极作用。
(《文汇报》2013-10-16 07版)
2014-01-31
查看详情
【中国科学报】果园推广生草栽培有利固碳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刘占锋与同事合作,在亚热带果园林下植被管理的土壤固碳潜力研究领域获重要进展。刘占锋等研究人员对亚热带果园系统中传统清耕和生草栽培两种管理措施对土壤碳固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估算了生草栽培的土壤固碳潜力。《中国科学报》 ( 2013-10-16第4版综合).
时间: 2013-10-16 来源: 《中国科学报》A4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刘占锋 周飞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刘占锋、周飞)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刘占锋与同事合作,在亚热带果园林下植被管理的土壤固碳潜力研究领域获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刘占锋等研究人员对亚热带果园系统中传统清耕和生草栽培两种管理措施对土壤碳固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估算了生草栽培的土壤固碳潜力。经过长期实验观测,研究人员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清耕,生草栽培在不增加生产成本和降低经济收益的基础上表现出较强的土壤固碳潜力,每年可在每公顷1米深土壤中多固持2.85吨碳。
研究人员认为,我国果园面积居世界第一,但仅有不到10%的果园采用生草栽培管理措施。生草栽培管理措施在我国果园的推广和应用将会显著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也可在区域乃至全国尺度上为实现固碳减排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报》 (2013-10-16 第4版 综合)
2014-01-31
查看详情
【中国科学报】一种老年痴呆症药物获专利授权
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陈峰等完成的“唐松草提取物制备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的用途”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园专家通过将粗壮唐松草进行超声提取和阳离子交换树脂解析获得提取物,其中超声提取的溶剂为乙醇,超声频率为40 ~ 50kHz ,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的解析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解析液用盐酸解析。《中国科学报》 ( 2013-10-17第4版综合).
时间: 2013-10-17 来源: 《中国科学报》A4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苏国华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周飞、苏国华)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陈峰等完成的“唐松草提取物制备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的用途”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由于唐松草提取物是混合物,所以其活性与提取方法极其相关,为获得能够防治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筛选,发现粗壮唐松草作为提取防治老年痴呆症药物的植物具有优异的效果。
该园专家通过将粗壮唐松草进行超声提取和阳离子交换树脂解析获得提取物,其中超声提取的溶剂为乙醇,超声频率为40~50kHz,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的解析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解析液用盐酸解析。相关研究证实,该发明提供的粗壮唐松草提取物防治老年痴呆症效果明显。
《中国科学报》 (2013-10-17 第4版 综合)
2014-01-31
查看详情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