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中国科学报】“绿翡翠兜兰”通过新品种鉴定
    本报讯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曾宋君、段俊研究员等人和广州华大锦兰花卉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兜兰新品种绿翡翠兜兰,通过了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专家现场鉴定。《中国科学报》 ( 2015-06-18第4版综合).时间: 2015-06-18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本报讯 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曾宋君、段俊研究员等人和广州华大锦兰花卉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兜兰新品种绿翡翠兜兰,通过了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专家现场鉴定。
      据介绍,绿翡翠兜兰是2008年以引进的报春兜兰为母本、菲律宾兜兰为父本进行杂交,经无菌播种繁殖而成的杂交一代品种。
      有关专家现场鉴定认为,绿翡翠兜兰观赏价值高,抗病性、抗逆性较强,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适宜广东省设施栽培。(李洁尉 周飞) 
          《中国科学报》 (2015-06-18 第4版 综合)
     
    2015-07-02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华南植物园冠酮甘素获国家发明专利
    ,该园研究员谭建文等完成的一种植物防御诱导剂冠酮甘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新化合物不仅水溶性良好,且呈现出与已报道的化合物冠酮素具有同样强的诱导活性,表明该化合物是比冠酮素更具优越性和推广实用化前景的植物防御诱导剂(或植物保护剂) ,它在对农作物或经济作物进行绿色环保型植物保护或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将具有重要用途。《中国科学报》 ( 2015-05-06第4版综合).时间: 2015-05-06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苏国华
      本报讯(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苏国华)记者近日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研究员谭建文等完成的一种植物防御诱导剂冠酮甘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与其周围病原微生物或昆虫有着长期协同的进化关系,经过千百万年的协同进化和自然选择,植物大多形成了自身防卫机制系统。如果能有效利用和发挥植物自身潜在的防卫能力,则可极大地实现对植物病虫害进行绿色环保的防控。
      研究人员指出,植物经协同进化和自然选择获得的自我防卫机制系统并非始终处于充分激活状态,而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受到植物自身调节机制的严格调控。华南植物园的此次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植物防御诱导剂——冠酮甘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新化合物不仅水溶性良好,且呈现出与已报道的化合物冠酮素具有同样强的诱导活性,表明该化合物是比冠酮素更具优越性和推广实用化前景的植物防御诱导剂(或植物保护剂),它在对农作物或经济作物进行绿色环保型植物保护或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将具有重要用途。
          《中国科学报》 (2015-05-06 第4版 综合)
     
    2015-07-02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新花镜:琪林瑶华》出版
    ,近日,由该园黄宏文研究员主编的《新花镜:琪林瑶华》一书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据了解,该书按照各类植物观赏期为顺序编排,每种植物均附精美图片,有中文名、拉丁学名、识别要点、用途与分布等基本信息,并标明植物在华南植物园内的观赏地点和观赏期。《中国科学报》 ( 2015-05-04第4版综合).时间: 2015-05-04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宁祖林 周飞

     
      本报讯(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宁祖林、周飞)记者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近日,由该园黄宏文研究员主编的《新花镜:琪林瑶华》一书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研究人员选择观赏植物300余种编辑成该书,既为游人游园观赏作指引,也为华南园林观赏植物的发展提供参考。
      据了解,该书按照各类植物观赏期为顺序编排,每种植物均附精美图片,有中文名、拉丁学名、识别要点、用途与分布等基本信息,并标明植物在华南植物园内的观赏地点和观赏期。书末还附有观赏花历、中文名和拉丁名索引,方便读者检索。
          《中国科学报》 (2015-05-04 第4版 综合)
     
    2015-05-08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苦苣苔花绽放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近日,幽谷奇葩— —苦苣苔花绽放华南植物园。据介绍,苦苣苔科植物是我国南方喀斯特生境的一个代表性植物类群,但其生境极其脆弱,绝大部分种类分布在喀斯特生境中、低海拔的石灰岩密林下荫湿处或溶岩洞穴入口处,很难被发现,而且一旦生境被破坏即难以生存,目前绝大多数种类处于濒危状态。时间: 2015-03-26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蒋厚泉 李碧秋
     
      近日,幽谷奇葩——苦苣苔花绽放华南植物园。
      据介绍,苦苣苔科植物是我国南方喀斯特生境的一个代表性植物类群,但其生境极其脆弱,绝大部分种类分布在喀斯特生境中、低海拔的石灰岩密林下荫湿处或溶岩洞穴入口处,很难被发现,而且一旦生境被破坏即难以生存,目前绝大多数种类处于濒危状态。华南植物园培育出两个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植物新品种——“黄钻”和“紫霞”,近期获世界苦苣苔科植物协会授予的认证证书,即其品种名获得国际认证。(本报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蒋厚泉、李碧秋摄影报道)
          《中国科学报》 (2015-03-26 第4版 综合)
     
    2015-05-08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研究发现气候与土地覆盖对产水量作用的全球模式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近日在气候与土地覆盖对产水量作用的全球模式方面取得重要发现。但对已开展近1个世纪的“对比试验”结果的解释却使该争论的结论由100多年前的正作用逐步过渡到当今的负作用,形成了“造林意味着水资源损失”的普遍观点,人们开始质疑森林恢复及借此吸收温室气体的努力是否值得。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组周国逸研究员等在多年个例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气候与土地覆盖对产水量作用的全球模式” ,并用全球已发表的2600多个研究进行检验。《中国科学报》 ( 2015-04-07第4版综合).时间: 2015-04-07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本报讯(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近日在气候与土地覆盖对产水量作用的全球模式方面取得重要发现。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据介绍,200多年来,森林与产水量关系一直饱受争论。一直以来,世界各地观测结果显示,森林与产水量的关系涉及负作用(森林减少产水量)、无作用以及正作用(森林增加产水量)各方面。但对已开展近1个世纪的“对比试验”结果的解释却使该争论的结论由100多年前的正作用逐步过渡到当今的负作用,形成了“造林意味着水资源损失”的普遍观点,人们开始质疑森林恢复及借此吸收温室气体的努力是否值得。
      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组周国逸研究员等在多年个例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气候与土地覆盖对产水量作用的全球模式”,并用全球已发表的2600多个研究进行检验。模式指出,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近1个世纪的“对比试验”实际上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对其结果的解释也存在严重的“预先假定”问题。模式得出森林与产水量关系存在负作用、无作用和正作用的结论,并精确给出了控制这3个作用的气候与流域特征参数的临界值。
      《中国科学报》 (2015-04-07 第4版 综合)
    2015-05-08
    查看详情
  • 【中国日报】新发明有助荔枝果皮综合利用
    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蒋跃明、段学武等科研人员完成的“泡盛曲霉在发酵荔枝果皮制备槲皮素中的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华南植物园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荔枝果皮经泡盛曲霉发酵后,可以从发酵后的培养物中提取出槲皮素。时间: 2015-04-21  来源: 《中国日报》第7版  作者: 李洁尉 苏国华 周飞
     
      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蒋跃明、段学武等科研人员完成的“泡盛曲霉在发酵荔枝果皮制备槲皮素中的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研究荔枝果皮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各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对其酚类物质进行修饰,以得到具有特殊用途的化合物,对荔枝果皮的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是植物界分布最广泛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祛痰、止咳作用,可平喘,还有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
      华南植物园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荔枝果皮经泡盛曲霉发酵后,可以从发酵后的培养物中提取出槲皮素。
        《中国日报》 (2015年04月21日 第7版) 
     
    2015-05-08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优质的奇楠沉香种苗在中国成功繁殖出来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宋君等完成的“一种奇楠沉香优质种苗快速繁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但无限制的采挖使其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故奇楠沉香被列为极濒危物种,并进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保护范畴而被禁止贸易。以优良奇楠沉香的成年树嫩芽、幼嫩茎节或半木质化茎节为外植体,经过不定芽的诱导、丛生芽繁殖、生根壮苗和移栽等各阶段,选择适合奇楠沉香丛生芽诱导、繁殖、生根、移栽等各培养阶段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实现奇楠沉香种苗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假如需要购买这种优质的奇楠沉香树苗的,可以到中科院合作的基地组织永发沉香合作社上订购。《中国科学报》 ( 2015-01-26第4版综合).时间: 2015-01-26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苏国华
     
            中国科学报讯(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苏国华)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宋君等完成的“一种奇楠沉香优质种苗快速繁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通过该方法繁育出的优质奇楠沉香种苗可满足市场需要,也有利于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奇楠沉香是一种名贵的木材树种,分布于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等地。但无限制的采挖使其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故奇楠沉香被列为极濒危物种,并进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保护范畴而被禁止贸易。  
            据悉,奇楠沉香自然状态下每4年才结一次种,要获得大量种子比较困难;同时,种子采摘后必须在5天内播种,否则发芽率会明显降低。而采用扦插繁殖速度慢,对母株会产生较大伤害,也尚未在生产上大规模运用。  
            华南植物园的上述发明公开了一种奇楠沉香优质种苗快速繁殖方法。以优良奇楠沉香的成年树嫩芽、幼嫩茎节或半木质化茎节为外植体,经过不定芽的诱导、丛生芽繁殖、生根壮苗和移栽等各阶段,选择适合奇楠沉香丛生芽诱导、繁殖、生根、移栽等各培养阶段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实现奇楠沉香种苗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假如需要购买这种优质的奇楠沉香树苗的,可以到中科院合作的基地组织永发沉香合作社上订购。  
          《中国科学报》(2015-01-26 第4版 综合)
     
    2015-05-08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兜兰试管繁殖技术世界领先
    近日, ,该园兜兰试管繁殖研究获得一系列进展。该园科学家发表在《生物技术评论》的研究论文,全面综述了兜兰属植物试管繁殖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对兜兰试管繁殖存在的问题和兜兰产业化提出了建议。研究人员在系统收集兜兰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无菌播种等生物技术,已成功地繁殖出40多个原生种并能进行规模化生产,特别是商品杂交种摩帝类兜兰的组织培养已获得初步成功,有望应用于生产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中国科学报》 ( 2015-04-23第4版综合).时间: 2015-04-23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兜兰试管繁殖研究获得一系列进展。该园科学家发表在《生物技术评论》的研究论文,全面综述了兜兰属植物试管繁殖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对兜兰试管繁殖存在的问题和兜兰产业化提出了建议。
            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过度采挖,兜兰被视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目前,我国大陆市场上销售的兜兰还多是直接从山下采挖的野生种,少见商品化生产的栽培品种,究其原因主要是兜兰种苗的缺乏,因为兜兰的繁殖难度大,其常规的分株繁殖速度慢,而无菌播种、特别是组织培养技术还不成熟。
            研究人员在系统收集兜兰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无菌播种等生物技术,已成功地繁殖出40多个原生种并能进行规模化生产,特别是商品杂交种摩帝类兜兰的组织培养已获得初步成功,有望应用于生产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目前,研究组已发表有关兜兰繁殖的论文10多篇,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兜兰属植物的试管繁殖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科学报》 (2015-04-23 第4版 综合)
    2015-05-08
    查看详情
  • 广东鼎湖山:守护绿色明珠
    春日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979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首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广东所有的保护区都属于林业部门管理,通过林业部门下发的建设资金与鼎湖山没有关系,在广东出台的加快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文件中,标记着“ (鼎湖山除外) ” 。据了解,共建当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向国家申请“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费” , 2014年获批两个年度的费用370多万元。“最终目的,就是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打造成能和国际接轨的示范型自然保护区。在地处城市边缘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人的活动与自然保护区有矛盾吗?《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14日10版).时间: 2014-02-14  来源: 《人民日报》第10版  作者: 邓圩

    春日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开栏的话: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中国版图上最美丽、最值得呵护的地方。目前,我国已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28个,占陆域国土面积近一成。
      生态周刊从本期起开设“守护生态红线·探访国家自然保护区”栏目,通过记者深入采访调研,让读者了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介绍保护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做法和成效,探索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矛盾如何破解。
     
      空气沁人,碧水如玉,峰顶轻雾缭绕,山间悬泉飞瀑。岭南暖冬,走进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层层叠叠的绿就扑面而来。
      这里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历史自此开启。
      树下装纱兜,搜集掉下的枝叶用作科学分析
      我国杰出的植物学家、华南植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焕镛先生,在1956年提议并设立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那一年,陈焕镛与秉志、钱崇澍、杨惟义、秦仁昌等科学家,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提案:“请政府在全国各省区划定天然森林禁伐区,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的需要”,开启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全面建设的历史。
      1979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首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
      核心区的密林深处,记者看到地上有一个个用支架撑起来的纱兜,这是用来装树上掉下来的枝叶等废弃物的,定期搜集用作科学分析。时不时见到水泥敷成的水槽,林地每隔一段插有塑管,管的一端连着水罐,用来观测森林中的水流量。森林中几十个红外线镜头,见证着野生动物的繁衍成长。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面积1.7万亩,生长着约占广东植物种数1/3的高等植物,其中,桫椤、紫荆木、土沉香等国家保护植物达22种,药用植物多达900种以上。动物种类也很丰富,有兽类41种,爬行类54种,鸟类232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有近20种。
      这是北回归线上的奇迹。打开世界植被图,北回归线纬度带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影响,2/3以上的陆地属于沙漠、半沙漠或干旱草原。只有南亚地区有森林。在这个地带,鼎湖山保护区以核心区2000多亩年龄近400岁的顶级群落,享有“北回归线上绿色明珠”的美誉。因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鼎湖山保护区还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
      建立合作平台,“括弧除外”窘境有所改变
      进山路上,密林中的很多植物都不认识,记者一路向保护区的欧阳学军博士请教。事实上,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很少见到介绍植物品种的标牌,树木名牌也很少。作为自然保护区,科普也是重要的功能,为什么这么欠缺?
      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博导、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黄忠良的回答非常简单:“钱,缺钱!” 因为缺钱,景区基本建设都成问题,标牌坏了就没有再做过;因为缺钱,留不住人,原来有不少博士,大多已经走了。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科学院下属唯一的自然保护区。在我国,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属于林业部门(占75%)、环保部门、农业部门、海洋部门和国土部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在国家政策、资金衔接上,没有一个畅通的自上而下的机构渠道。广东所有的保护区都属于林业部门管理,通过林业部门下发的建设资金与鼎湖山没有关系,在广东出台的加快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文件中,标记着“(鼎湖山除外)”。
      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很重视,对其建设的投入和政策较多,比如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费等。但因为不能及时畅通对接相关政策,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时常遭遇“括弧除外”的尴尬。
      这样的窘境目前有所改变。2013年4月,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签订协议共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说,共建就是要发挥环境保护部在规划和政策方面、中科院在科研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建立合作平台,共同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双方认同的共建主要任务包括四方面,一是创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探索新的保护措施和途径;二是加大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力度,提高资源管护、科研监测、监督检查、科普教育的水平;三是开展管理政策研究,在生态补偿、社区共管等方面先试先行;四是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引进借鉴先进技术和方法。
      黄忠良说,过去好多专项费完全不知道,现在可以去争取。据了解,共建当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向国家申请 “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费”,2014年获批两个年度的费用370多万元。
      欧阳学军介绍,现在鼎湖山正根据环保部颁布的标准,制定《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5—2024)》,主要是做功能调整,把以前不合规范的地方修正,过去在缓冲区搞旅游,现在要矫正;科研平台管理档次要提高;改变过去研究中重植物轻动物的现状。
      “最终目的,就是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打造成能和国际接轨的示范型自然保护区。”黄忠良说。
      严控旅游开发,空气清洁度保持最优等级
      鼎湖山下,是历史文化名城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距离中心城区只有19公里,是离城市最近的森林类型保护区。
      沿着保护区的环山公路上山,路上不时有游客、市民经过。鼎湖山上世纪80年代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还是岭南著名的佛教圣地。在地处城市边缘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人的活动与自然保护区有矛盾吗?如何找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双赢的路?
      即便老城区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显得局促,肇庆市对城市是否向鼎湖山麓发展、如何发展,始终保持谨慎态度。这个拥有1500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68.39%的城市,将爱绿护绿放在第一位。
      规划建设中的肇庆新区是城市东扩的新区,一座十分先进的生态新城。以鼎湖山为起点,新区建设规划采取低冲击开发方式,顺山水之势,绿意青葱,只发展节能环保、休闲养生、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等产业,绿色低碳的“硬杠杠”把不少大项目拒之门外。
      采取分布式能源站,新区所有单位和居民的冷、热、燃气和电力统一供应,实现多能源互补调峰、能源梯级利用及废物废能回收利用。2013年,住建部批准肇庆新区中央绿轴生态城作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多年来,肇庆市在鼎湖山坚持严控旅游开发,14年没有开发建设旅游设施;在鼎湖山严控外来车辆进入,旅游线路公交车全部改为电瓶车;建了两个污水处理站,设计日处理污水量575立方米。
      城市与保护区相辅相成,鼎湖山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肇庆也成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城、水源地。
      近日,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提供的《鼎湖山景区环境空气检测评估报告》表明,鼎湖山空气清洁度测试结果全部为“A级高度清洁”(最优等级)。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值为5万个/立方厘米左右,有改善人体健康效果。专家介绍,一般城市公园负离子浓度为400—600个/立方厘米,浓度较高的森林瀑布区为1万—2万个/立方厘米。
      欧阳学军说,鼎湖山集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身份于一山,两件事情其实是有矛盾的。各方多年来以呵护生态环境的共识,保护了这片山林。“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和生态环境没有下降,而是越来越好,林态越来越丰富。”
      《人民日报》(2015年02月14日 10 版)
     
     
    2015-03-17
    查看详情
  • 研究发现气候与土地覆盖对产水量作用模式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发现气候与土地覆盖对产水量作用的全球模式。模式得出森林与产水量关系存在负作用、无作用和正作用的结论,并精确给出了控制这3个作用的气候与流域特征参数的临界值。该研究阐明了气候和流域性质对产水量的影响机理,可直接指导在不同的气候区,如何根据流域特征造林,以实现美化、净化环境与固碳目标的同时保持甚至增加原有产水量或水资源供应。《中国科学报》 ( 2015-01-27第4版综合).时间: 2015-01-27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陈修治 张倩媚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周飞、陈修治、张倩媚)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发现气候与土地覆盖对产水量作用的全球模式。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两百多年来,森林与产水量的关系一直饱受争论,后来更是形成“造林意味着水资源损失”的观点,人们开始质疑森林恢复及借此吸收温室气体的作用。
      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组研究员周国逸等在多年个例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气候与土地覆盖对产水量作用的全球模式”。
      该模式指出,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近1个世纪的“对比试验”实际上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对其结果的解释也存在严重的“预先假定”问题;模式得出森林与产水量关系存在负作用、无作用和正作用的结论,并精确给出了控制这3个作用的气候与流域特征参数的临界值。
      该研究阐明了气候和流域性质对产水量的影响机理,可直接指导在不同的气候区,如何根据流域特征造林,以实现美化、净化环境与固碳目标的同时保持甚至增加原有产水量或水资源供应。
          《中国科学报》 (2015-01-27 第4版 综合)
     
    2015-03-17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