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广东科技报】本土物种资源的培育与保护
    , 《中国— —园林之母》经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资深研究员胡启明教授翻译,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据了解,除了书中丰富的内容及其展现的美学价值外,还存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另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园艺学家E . H .威尔逊在编写《中国— —园林之母( China — Mother of Gardens ) 》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西部,前后4次,历时12年,足迹遍及今湖北神农架林区,长江三峡地区。考察成果曾轰动一时,采集的植物标本6.5万余份,发现了许多新种,并成功地将1500余种原产我国西部的园艺植物引种到欧美各地栽培。时间: 2015-12-11  来源: 《广东科技报》4版 广东新闻  作者: 李锦丹 周飞

      本报讯 (记者 李锦丹 通讯员 周飞) 记者近日获悉,《中国——园林之母》经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资深研究员胡启明教授翻译,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据了解,除了书中丰富的内容及其展现的美学价值外,还存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国内,物种多样性的保护问题不容忽视。胡启明教授提出,中国资源丰富,对其合理利用的同时要注重物种资源的保护。其中,迁地保护虽然能够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但是此做法并不长久,物种会随着全球环境气候变化而难以保存。同时,他还提出,目前建立自然保护区还是需要政府资金投入和旅游部门协同管理,让人们把目光更多关注在本国、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另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园艺学家E. H. 威尔逊在编写《中国——园林之母(China—Mother of Gardens)》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西部,前后4次,历时12年,足迹遍及今湖北神农架林区,长江三峡地区,四川盆地、峨眉山、瓦山、瓦屋山、汶川卧龙、巴郎山、嘉绒藏区、黄龙风景区、松潘、康定、泸定磨西,以及西藏边境。考察成果曾轰动一时,采集的植物标本6.5万余份,发现了许多新种,并成功地将1500余种原产我国西部的园艺植物引种到欧美各地栽培。
     
    2016-01-11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柑橘保鲜技术获美国专利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段学武、蒋跃明等完成的“盐酸聚六亚甲基胍在防治柑橘酸腐病上的应用及其保鲜剂”获得美国专利授权。据悉,该发明的柑橘保鲜剂能明显抑制沙糖橘等柑橘类果实在贮藏期间腐烂,特别是酸腐病的发生。《中国科学报》 ( 2016-01-11第4版综合).时间: 2016-01-11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朱汉斌 周飞 苏国华 
      本报讯 (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苏国华)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段学武、蒋跃明等完成的“盐酸聚六亚甲基胍在防治柑橘酸腐病上的应用及其保鲜剂”获得美国专利授权。据悉,该发明的柑橘保鲜剂能明显抑制沙糖橘等柑橘类果实在贮藏期间腐烂,特别是酸腐病的发生。
      柑橘采后呼吸代谢旺盛,导致营养与风味品质迅速下降。目前,控制沙糖橘果实病害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低温贮藏结合化学杀菌剂处理,但对腐烂特别是酸腐病的控制方面效果仍不够理想。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盐酸聚六亚甲基胍在防治柑橘酸腐病上的应用及其保鲜剂。沙糖橘果使用其处理,在常温贮藏45天后,酸腐病发病率低于10%,而对照组高达60%。
            《中国科学报》 (2016-01-11 第4版 综合)
    2016-01-11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升温对土壤团聚体微生物影响
    本报讯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方熊在研究员周国逸和刘菊秀的指导下,发现气温上升对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施肥》上。研究气候变暖对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影响,对于预测土壤有机碳贮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量的模拟土壤增温对土壤微生物量、群落组成以及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尚存在较大争议。据介绍,由外界因素引起的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土壤有机碳库绝对量的变化,从而引起与大气碳库之间交换量的巨大变化,并对全球碳平衡和全球气候变暖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科学报》 ( 2015-12-17第4版综合). 时间: 2015-12-17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方熊在研究员周国逸和刘菊秀的指导下,发现气温上升对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施肥》上。 
      研究气候变暖对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影响,对于预测土壤有机碳贮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量的模拟土壤增温对土壤微生物量、群落组成以及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尚存在较大争议。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忽略了土壤不同团聚体中微生物具有不同的温度敏感性这一因素。 
      研究人员在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野外自然增温试验平台,开展了模拟增温对针阔叶混交林土壤不同团聚体的微生物量、群落组成及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土壤增温(~1℃)对不同团聚体的微生物总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改变了大团聚体(250~2000微米)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同时,土壤增温显著增加了土壤三个粒径团聚体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 
      据介绍,由外界因素引起的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土壤有机碳库绝对量的变化,从而引起与大气碳库之间交换量的巨大变化,并对全球碳平衡和全球气候变暖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科学报》 (2015-12-17 第4版 综合) 
    2015-12-17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森林恢复可增加土壤碳稳定性
    本报讯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王法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朱伟兴合作,发现森林恢复有利于提高土壤深层微团聚体组分和有机—矿质颗粒组分的含量,从而增加土壤碳的稳定性。已有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小于30年的森林恢复过程中,阔叶树种相对于针叶树种能够固持更多的碳。相对于阔叶树种,针叶树种的凋落物更难分解,理论上其土壤碳的固持量应高于阔叶树种。研究人员对美国东北部有70年生态恢复历史的不同人工林进行土壤碳固存量和碳稳定性研究。《中国科学报》 ( 2015-12-15第4版综合). 时间: 2015-12-15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王法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朱伟兴合作,发现森林恢复有利于提高土壤深层微团聚体组分和有机—矿质颗粒组分的含量,从而增加土壤碳的稳定性。近日,相关研究发表在《植物与土壤》上。 
      在森林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碳的变化是现代生态学研究所关注的重点。森林的恢复可以促进土壤有机碳的固持,缓解气候变化和大气CO2上升所造成的影响。已有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小于30年的森林恢复过程中,阔叶树种相对于针叶树种能够固持更多的碳。但这些研究忽视了大于30年以上的森林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碳存储的变化。相对于阔叶树种,针叶树种的凋落物更难分解,理论上其土壤碳的固持量应高于阔叶树种。 
      研究人员对美国东北部有70年生态恢复历史的不同人工林进行土壤碳固存量和碳稳定性研究。长期观察与研究发现,经过70年的森林恢复,相对于阔叶树种,针叶树种更有利于土壤和地被层有机碳的积累。而且森林恢复有利于提高土壤深层微团聚体组分和有机—矿质颗粒组分的含量,从而增加土壤碳的稳定性。 
      《中国科学报》 (2015-12-15 第4版 综合) 
     
    2015-12-17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荔枝有了防腐新方法
    荔枝是岭南特色佳果,其保鲜一直是个技术难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张丹丹、蒋跃明、段学武等科研人员创新性地把复硝酚钠应用到荔枝的保鲜中。其成果“一种新型荔枝防腐的方法”也于近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华南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把复硝酚钠应用到荔枝防腐中,其主要是选择晴天采收、八至九成熟、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荔枝果实,置于含有特克多、复硝酚钠等成分的溶液中浸泡1 - 5分钟,再将杀菌处理后的荔枝果实晾干,包装,贮藏。经验证,经该方法处理后的荔枝果实在低温下贮藏35天后,腐烂率减少了90% ,果皮褐变相对减少了70% 。华南植物园科研成果获专利授权
    时间: 2015-11-27  来源: 《广东科技报》8版 公告  作者: 冯海波 周飞
      本报讯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飞)荔枝是岭南特色佳果,其保鲜一直是个技术难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张丹丹、蒋跃明、段学武等科研人员创新性地把复硝酚钠应用到荔枝的保鲜中。其成果“一种新型荔枝防腐的方法”也于近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据了解,荔枝果实在采后由于自身的呼吸会继续老化,容易腐烂,因此研究一种通过细胞赋活剂强化荔枝细胞内部活力,从而抑制果实采后衰老的保鲜手段也势在必行。而复硝酚钠是一种强力细胞赋活剂,其化学成份包括5-硝基愈创木酚钠、邻硝基苯酚钠、对硝基苯酚钠,与植物接触后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促进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这是一种新型的、市场需求广的保鲜剂,它广泛适用于粮食作物、瓜果、蔬菜、树、油料作物,同时还可应用于畜牧、渔业上。由于它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适用范围广、无副作用、使用浓度范围宽等优点,2002年已被法国科技质量监督评价委员会列为欧盟推荐绿色农药。  
      华南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把复硝酚钠应用到荔枝防腐中,其主要是选择晴天采收、八至九成熟、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荔枝果实,置于含有特克多、复硝酚钠等成分的溶液中浸泡1-5分钟,再将杀菌处理后的荔枝果实晾干,包装,贮藏。经验证,经该方法处理后的荔枝果实在低温下贮藏35天后,腐烂率减少了90%,果皮褐变相对减少了70%。
     
    2015-12-14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华南植物园举办环保创意DIY亲子科普活动
    近日,华南植物园举办了“绿色有你、快乐挑战”环保创意DIY大型亲子科普互动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小学、幼儿园的近500名小朋友和家长热情参与。活动现场各类表演、益智游戏、小组竞赛、手工制作等亲子互动活动精彩纷呈,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孩子和家长亲密互动,整个活动洋溢着欢乐气氛。此次华南植物园环保创意DIY大型亲子科普互动活动的开展,为各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增进感情的机会,使家庭成员在相互陪伴中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整个活动都在合作与互助中完成,小朋友们既增长了知识,又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 时间: 2015-11-13  来源: 《广东科技报》7版 南粤科普  作者: 路平 
      本报讯 (记者 路平) 近日,华南植物园举办了“绿色有你、快乐挑战”环保创意DIY大型亲子科普互动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小学、幼儿园的近500名小朋友和家长热情参与。活动现场各类表演、益智游戏、小组竞赛、手工制作等亲子互动活动精彩纷呈,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孩子和家长亲密互动,整个活动洋溢着欢乐气氛。 
      在互动创意区,精心设计的植物粘贴画互动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植物粘贴画是借美术之灵,创自然之美,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和想象空间,让每一片树叶都充满着智慧,充满着生命力。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团结协作,发挥创意。他们做成各种各样的树叶粘贴画,并根据想象给树叶添上几笔,使画面更美。 
      在盆栽种植区,科普辅导员给小朋友们讲解植物种植的过程,讲解如何给小盆栽浇水、施肥的相关知识,详细示范种植步骤。在辅导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小朋友们亲手种好了自己的小盆栽,带回家后观察植物的成长过程。绿色种植能让小朋友们观察植物长大的过程,丰富他们感知生命力的强大,对自然界神奇生命力的知识求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照顾、关爱幼小事物的意识。 
      此次华南植物园环保创意DIY大型亲子科普互动活动的开展,为各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增进感情的机会,使家庭成员在相互陪伴中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通过多种轻松、有趣的游戏,有效地激发小朋友们探索植物,保护环境的热情。整个活动都在合作与互助中完成,小朋友们既增长了知识,又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 
    2015-12-14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第一仙草”站在腾飞风口
    当记者联系上深圳一米阳光健康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亚平的时候,他正筹划着从正在蓬勃发展的石斛产业里分一杯羹。他电话告知北京的朋友,自己将在深圳打造石斛网络营销平台。据悉, 2007年,药用石斛的人工栽培以铁皮石斛为主,主要集中在浙江。事实上,中国科学院开展石斛研究的并非仅有华南植物园段俊课题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上海药物所、成都生物所等科研机构,均开展了石斛研究,并与多地合作促进其产业化发展,彻底改变了药材依赖野生资源的局面,保证了铁皮石斛的可持续利用。他说道,当前野生石斛资源日益减少,尤其是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等名贵石斛资源更为稀缺。《中国科学报》 ( 2015-11-25第7版产经).时间: 2015-11-25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7版 产经  作者: 王静 

    铁皮石斛
      当记者联系上深圳一米阳光健康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亚平的时候,他正筹划着从正在蓬勃发展的石斛产业里分一杯羹。他电话告知北京的朋友,自己将在深圳打造石斛网络营销平台。
      罗亚平发现,目前石斛的消费市场主要在上海、浙江、广州、北京和香港等经济较发达区域,而深圳作为新移民城市,有2000万人口,对石斛的了解甚少。“正因为深圳还是一个石斛产品空白区,所以蕴藏着商机。过去石斛一直是高端消费品,我准备在深圳打造出一款老百姓能消费起来的品牌产品。”他说。
      据有关产业发展研究人士调查,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石斛,经科研人员和企业30余年的努力,成功地从悬崖峭壁上延伸到了现代农田,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在浙江、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安徽等省区,石斛得到了广泛种植,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各种鲜品、加工品、保健品和药品如雨后春笋,让人眼花缭乱。
      “中华第一仙草”已然站在了腾飞的风口。据悉,仅浙江省铁皮石斛类药品和保健品的年销售规模已超过30亿元人民币,且拉动相关产业产值近百亿元,成为保健食品领域的拳头产品和中药现代化工程建设的热点产品。而中国科学院在推动这一产业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
      给石斛插上“翅膀” 
      “段博士:您好!我想在家乡——广东省阳春市种铁皮石斛,不知气候是否适宜?如果适宜的话,种苗价钱如何?种植有何难点?
      “段教授:您好!最近到XXX公司买了瓶苗在家试种,今天正好一个礼拜了。但1号苗在移植的第3天就开始发黄,目前已基本上全黄了;2号苗也有少数开始转黄了。不知是何问题?能否成活?”
      作为石斛育种、种苗生产和种植专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段俊常常收到这类关于石斛咨询的电话和邮件。为此,他给予了统一回复。
      铁皮石斛的生长温度约在10℃~35℃,最适生长温度约在20℃~30℃,且在通风良好、湿度较高、半阴半阳的地方生长会更好。人工种植最好尽量选择接近铁皮石斛生长要求的环境进行。在这种环境下种植,产量会比较高。目前铁皮石斛种植一般采用栽培设施的方式。另外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还要综合考虑水源、环境染污和交通等方面的问题。
      段俊还告诉咨询者,铁皮石斛虽一般生长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半阴半阳且湿度较高的山地上(一般附生于岩石或树枝上)。随着现代培植技术的大幅提升,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但不同地点所种植出的铁皮石斛依然存在品质上的差异。
      影响铁皮石斛品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环境是否污染,这将直接决定铁皮石斛作为天然有机保健良品的基本价值;二是生长环境是否有显著温差,温差可提升石斛品质、增加多糖等成分的含量。
      除了接受咨询、提供服务,段俊还常常到不同省市石斛种植基地直接指导石斛的种植。不久前,他应云南省农科院邀请,赴云南文山和保山等地区为“特色兰花技术培训班”授课。
      据安徽霍山县石斛(灵芝)产业发展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霍山石斛的产业化栽培始于2010年,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种植面积已从2亩发展到现在的近2000亩,新增产值已超10亿元。而霍山石斛的产业化栽培技术正是依托段俊研究组研发与推广的设施栽培技术。
      特别在药用石斛栽培技术方面,段俊研究组的成果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据悉,2007年,药用石斛的人工栽培以铁皮石斛为主,主要集中在浙江。当时,铁皮石斛大多直接种植于地面,成活率低、生长慢、病虫害严重,年产70公斤/亩。
      段俊课题组经过几年探索,发展出一整套“药用石斛苗床架空栽培技术”,较之“地面栽培技术”,产量提高2倍以上,且农药使用量大幅下降。目前,这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促使石斛种植面积达到近10万亩。
      鉴定品质辨析真伪 
      事实上,中国科学院开展石斛研究的并非仅有华南植物园段俊课题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上海药物所、成都生物所等科研机构,均开展了石斛研究,并与多地合作促进其产业化发展,彻底改变了药材依赖野生资源的局面,保证了铁皮石斛的可持续利用。
      然而,在蓬勃发展的市场上,石斛这一名贵中药材产品鱼龙混杂,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难以分辨伪劣真假。这也是让罗亚平颇感棘手的事情。其中,中科院在这方面早有技术储备。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淳泽课题组,利用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石斛的红外光谱及其乙醇提取物的红外光谱特征,获得了不同种石斛之间的鉴别特点。
      同时,淳泽课题组还利用不同石斛种属的特征,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了不同种石斛之间的化学亲缘关系,为寻找质优种的替代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关专家认为,该方法的提出为中药鉴定学及化学分类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淳泽介绍,石斛生药来源涉及到我国76种石斛属植物中的近40种植物。《本草纲目》记载及现代研究皆表明,不同种石斛在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上有一定差异,准确鉴别不同种石斛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说道,当前野生石斛资源日益减少,尤其是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等名贵石斛资源更为稀缺。因此,在基于化学亲缘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从石斛属中寻找质优种的替代资源亦具有重要意义。无疑这一研究还能有效厘清混乱的产品,促进市场有序发展。
      目前,淳泽课题组承担着国家、中科院和四川省与石斛相关的多项研究项目,开展石斛种苗的繁育,并应用分子标记作石斛真伪鉴别研究。此外,他们还对石斛的药用机理进行研究,并接受地方和企业的委托研究。
          《中国科学报》 (2015-11-25 第7版 产经)
     
    2015-12-14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发现拟南芥LEC1的胚后发育调控功能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物激素调控研究组黄铭坤博士在研究员侯兴亮的指导下,发现拟南芥LEC1在调控植物胚后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LEC1是植物胚胎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 LEC1突变会造成植物多重表型,包括胚胎发育缺陷、下胚轴缩短、异常的子叶形态以及种子萌发率下降等等。《中国科学报》 ( 2015-12-14第4版综合).时间: 2015-12-14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 (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物激素调控研究组黄铭坤博士在研究员侯兴亮的指导下,发现拟南芥LEC1在调控植物胚后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日,相关研究在《植物细胞》《植物科学前沿》上发表。 
      植物的胚后发育是种子到营养生长的重要过渡阶段,直接影响到植物幼苗能否存活和正常生长。LEC1是植物胚胎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LEC1突变会造成植物多重表型,包括胚胎发育缺陷、下胚轴缩短、异常的子叶形态以及种子萌发率下降等等。 
      研究发现,LEC1和PIF4存在直接的相互依赖关系,并且能够共同结合到下胚轴伸长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元件上,协同调控下胚轴的伸长。此外,研究也揭示了LEC1通过调控毛状体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招募转录因子TCL2等来抑制子叶毛状体的发育。 
          《中国科学报》 (2015-12-14 第4版 综合)
    2015-12-14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第十届中科院“百人学者论坛”学术年会举办
    本报讯近日,第十届中国科学院“百人学者论坛”学术年会在广州举办,来自中科院系统的80余位“百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学者及青年科学家出席,共同研讨领域研究新热点和发展态势。时间: 2015-11-18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 近日,第十届中国科学院“百人学者论坛”学术年会在广州举办,来自中科院系统的80余位“百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学者及青年科学家出席,共同研讨领域研究新热点和发展态势。
      此次会议由中科院“百人学者论坛”理事会、人教局等单位共同主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承办。(朱汉斌 周飞) 

             《中国科学报》 (2015-11-18 第4版 综合)
    2015-11-19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兰花“金童”萌发不再困难
    ,该园硕士研究生张艳艳在其导师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宋君、上海辰山植物园副园长黄卫昌等的指导下,对杏黄兜兰萌发困难的机制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找到了解决其萌发困难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 。同时,杏黄兜兰又是所有兜兰植物中繁殖难度最大的种类之一,分株繁殖慢,成熟种子无菌萌发率也极低,是兜兰属植物繁殖和保护中的“旗舰”种类,可谓植物中的“大熊猫” 。《中国科学报》 ( 2015-11-18第4版综合).时间: 2015-11-18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 (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 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硕士研究生张艳艳在其导师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宋君、上海辰山植物园副园长黄卫昌等的指导下,对杏黄兜兰萌发困难的机制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找到了解决其萌发困难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
      产于我国云南的杏黄兜兰,是所有兜兰中唯一的黄色种类,被誉为“金童”,一经发现,便在国际园艺界引起轰动,在世界兰花展中多次获得金奖,国际上每株卖价曾高达8000美元。同时,杏黄兜兰又是所有兜兰植物中繁殖难度最大的种类之一,分株繁殖慢,成熟种子无菌萌发率也极低,是兜兰属植物繁殖和保护中的“旗舰”种类,可谓植物中的“大熊猫”。
      该研究表明,杏黄兜兰在成熟过程中经历了从低到高并急剧下降的萌发趋势;成熟种子无菌萌发率下降的原因与其种皮角质化形成不透水的保护层及其内部营养物质的消失具有重要的关系;选择合适胚龄的种子利用合适的培养基进行播种,利用合适浓度、合适时间的次氯酸钠处理成熟种子能有效地提高萌发率。

            《中国科学报》 (2015-11-18 第4版 综合)
    2015-11-19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