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羊城晚报】广州科创:南北两个国家植物园首次联办“珍奇兰花展”
    , 2023年1月21日至2月6日期间,该园将举办“ 2023新春珍奇兰花展”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国家植物园珍奇兰花展和“国保”植物、精品牡丹、岭南滨海景观棕榈植物等9个特色植物展,并同时举行华南国家植物园规划发展历程特展、 13场科普研学、 2个春节特别活动等科普课程和活动。本次兰花展的主题是“幽兰迎雪至,玉兔踏春来” ,由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迁地保护委员会、国家植物园体系共同主办的首届兰花展将在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和广州的华南国家植物园联袂举办。1月22日至2月18日,将开展夜游华南国家植物园热带雨林(温室) ,欢迎公众来园赏华灯、览风景、品美食、享生活,体验如此闲适的假期。
    2023-02-09
    查看详情
  • 【南方都市报】亮相COP15-2的华南国家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样本
    12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以视频方式向《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今年7月,位于广州的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正式升格为国家植物园,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开启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新篇章。今年7月11日,依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设立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这是继北京之后,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将有利于广东省乃至全国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极大提升植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注入强大动力。
    2023-02-09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 对付“甘薯害虫”,华南国家植物园有“新招”
    ,该园侯兴亮研究团队发现基因变异能帮助番薯“对抗”甘薯象鼻虫,从而减少虫害影响。据了解,甘薯象鼻虫每年可繁殖多代,成虫食用甘薯植物叶片和块茎,在生长和贮藏期间,幼虫主要破坏茎基部和贮藏块茎,这导致甘薯品质和可食性显著下降。对此疑问,研究者表示,尽管一些甘薯材料对虫害有抗性,但尚未对抗性品种进行选择并育种,用于控制虫害感染。为了帮助甘薯对抗“象鼻虫”的侵害,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研究团队收集了虫害严重流行的华南地区甘薯种质资源,并通过田间筛选和对照实验得出相关成果— —研究发现,自然等位基因变异,能赋予甘薯对甘薯象鼻虫的高抗性。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2023-02-09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 | 关于树木的生长与死亡,森林生态学领域有新发现
    近日, ,该生态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通过结合2005-2020年间53个优势树种的相关数据,在功能性状对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生活史的影响研究获新进展。据了解,植物生活史包括植物的生长、死亡和补员等,密切影响物种适合度、森林生产力、物种多样性和森林碳固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研究中心博士后贺鹏程基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20公顷大样地,结合2005-2020年间53个优势树种的生长率、死亡率和补员率数据,同时测定了与植物光合作用、营养元素、水力学和抗旱性密切相关的功a能性状,发现树木的生长率与死亡率、补员率无关。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玮琳。
    2023-02-09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植观湾区 | 看,这里的兰花长出了辫子
    视频链接: https : / / content-static . cctvnews . cctv . com/snow-book/video . html ? item_id = 13496197465930106051 & toc_style_id = video_default&share_to = wechat&track_id = 9acc010a-6d80-4688 - 8a12 - d7b54af82024。
    2023-01-19
    查看详情
  • 【广东新闻广播】新征程 新作为 | 广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广东近年来厚植绿色底色,治理污染、升级产业、修复生态,打出“组合拳” 。植物的多样性如何起到修复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环境作用,科研成果又如何运用于每一个具体的案例中?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闫俊华希望,接下来与用户方更紧密合作,为绿色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这些技术的集成,可为提升生态系统整体服务水平。河源市生态环境局综合科科长杨智辉说: “我们将更加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贯彻落实中,我们将通过推动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的落地实施、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实施、推动开展碳排放交易等一系列组合拳。治理后的江门市天沙河。
    2023-01-19
    查看详情
  • 【南方日报】遇见广州特别版|春夏秋冬花满城,横屏一眼览花城四季
    时光轮回,四季更替。如果时间有颜色,会是什么样?春夏秋冬花满城,不论什么时候来广州,都能遇见不一样的风景。让我们横屏观看长图,解锁花城不一样的四季之美。
    2023-01-19
    查看详情
  • 【羊城晚报】科学驿站 | 植物之间既“排外”,也会互相帮助?
    原来,植物之间也会“排外” ,也会相互利用、相互帮助。近期,来自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具有普遍性。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殷德意,以480个长期连续观测的植物演替群落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样地近60年演替进程中,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向与强度,发现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在自然群落中具有与植物间负相互作用相似甚至更高的普遍性。无限扩张会导致群落里只有一个物种,其他的物种就没有资源,没有生机,没有空间去生长了,这样不利于群落多样性的发展,对群落的多样性的维持是不利的。殷:在我的研究体系当中应该是说得到了解决,都得到了是的答案。
    2023-01-19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拯救濒危植物报春苣苔,迁地保护再发力
    近日, ,该研究中心康明研究团队以报春苣苔和牛耳朵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及群体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系统地从基因组水平研究了报春苣苔属交配系统转变的遗传效应。据了解,报春苣苔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前仅分布于南岭山地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特殊生境,属于濒危植物。本次研究发现,也为该物种的迁地保护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发现,报春苣苔高自交群体具有典型的基因组自交综合征,具体表现为自交群体遗传多样性丧失、适应性潜力下降、选择效率减弱、连锁不平衡程度升高、遗传负荷增加及有害突变积累等不良后果,该结果支持了自交是进化死胡同的假说。
    2023-01-19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 | 植被如何影响土壤?华南国家植物园有新发现
    近日, ,关于林下植被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调控机制的研究有新进展。探究林下植被如何影响森林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对于理解地下生态过程与地上生产力的联系至关重要。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创新研究团队,在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林)建立植被去除长期试验研究样地。这些结果表明,热带森林中林下植被缺失可以迅速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但不影响群落组装过程。据了解,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植被去除对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装的影响,相关结果有助于认识林下植被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上的重要性,对森林经营管理和生态恢复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3-01-19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