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广州日报】打造国际一流植物园
华南国家植物园与全球70多个国家的植物园和研究机构都有交流。新的一年,无论是华南国家植物园或广州都将迎来无限的挑战和机遇。”任海告诉记者,除了加强保护、科研、科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提升,华南国家植物园还将助力“绿美广州”建设,用华南国家植物园已驯化选育的1500多种新优植物种类服务城市绿化和乡村振兴,用科学的方法提升植物的功能性和文化性,提升市民在大自然中的生态幸福感。让四季都沐浴花海的羊城更加生机勃勃。
【中国日报】Red trees draw appreciative tourists in Guangzhou
Tourists in Guangzhou , Guangdong province , have been eager to visit parks and wetlands to see bald cypress trees , whose leaves have turned red . [ Photo by Qiu Quanlin/chinadaily . com . cn ].The bald cypress , which is native to North America , is a temperate tree species with linear and flat leaves , often growing to 50 to 70 feet tall , with branches spreading 20 to 30 feet wide .
【羊城晚报】广州科创:南北两个国家植物园首次联办“珍奇兰花展”
, 2023年1月21日至2月6日期间,该园将举办“ 2023新春珍奇兰花展”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国家植物园珍奇兰花展和“国保”植物、精品牡丹、岭南滨海景观棕榈植物等9个特色植物展,并同时举行华南国家植物园规划发展历程特展、 13场科普研学、 2个春节特别活动等科普课程和活动。本次兰花展的主题是“幽兰迎雪至,玉兔踏春来” ,由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迁地保护委员会、国家植物园体系共同主办的首届兰花展将在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和广州的华南国家植物园联袂举办。1月22日至2月18日,将开展夜游华南国家植物园热带雨林(温室) ,欢迎公众来园赏华灯、览风景、品美食、享生活,体验如此闲适的假期。
【南方都市报】亮相COP15-2的华南国家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样本
12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以视频方式向《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今年7月,位于广州的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正式升格为国家植物园,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开启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新篇章。今年7月11日,依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设立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这是继北京之后,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将有利于广东省乃至全国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极大提升植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注入强大动力。
【广州日报】“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 对付“甘薯害虫”,华南国家植物园有“新招”
,该园侯兴亮研究团队发现基因变异能帮助番薯“对抗”甘薯象鼻虫,从而减少虫害影响。据了解,甘薯象鼻虫每年可繁殖多代,成虫食用甘薯植物叶片和块茎,在生长和贮藏期间,幼虫主要破坏茎基部和贮藏块茎,这导致甘薯品质和可食性显著下降。对此疑问,研究者表示,尽管一些甘薯材料对虫害有抗性,但尚未对抗性品种进行选择并育种,用于控制虫害感染。为了帮助甘薯对抗“象鼻虫”的侵害,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研究团队收集了虫害严重流行的华南地区甘薯种质资源,并通过田间筛选和对照实验得出相关成果— —研究发现,自然等位基因变异,能赋予甘薯对甘薯象鼻虫的高抗性。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广州日报】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 | 关于树木的生长与死亡,森林生态学领域有新发现
近日, ,该生态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通过结合2005-2020年间53个优势树种的相关数据,在功能性状对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生活史的影响研究获新进展。据了解,植物生活史包括植物的生长、死亡和补员等,密切影响物种适合度、森林生产力、物种多样性和森林碳固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研究中心博士后贺鹏程基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20公顷大样地,结合2005-2020年间53个优势树种的生长率、死亡率和补员率数据,同时测定了与植物光合作用、营养元素、水力学和抗旱性密切相关的功a能性状,发现树木的生长率与死亡率、补员率无关。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玮琳。
【广州日报】植观湾区 | 看,这里的兰花长出了辫子
视频链接: https : / / content-static . cctvnews . cctv . com/snow-book/video . html ? item_id = 13496197465930106051 & toc_style_id = video_default&share_to = wechat&track_id = 9acc010a-6d80-4688 - 8a12 - d7b54af82024。
【广东新闻广播】新征程 新作为 | 广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广东近年来厚植绿色底色,治理污染、升级产业、修复生态,打出“组合拳” 。植物的多样性如何起到修复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环境作用,科研成果又如何运用于每一个具体的案例中?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闫俊华希望,接下来与用户方更紧密合作,为绿色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这些技术的集成,可为提升生态系统整体服务水平。河源市生态环境局综合科科长杨智辉说: “我们将更加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贯彻落实中,我们将通过推动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的落地实施、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实施、推动开展碳排放交易等一系列组合拳。治理后的江门市天沙河。
【羊城晚报】科学驿站 | 植物之间既“排外”,也会互相帮助?
原来,植物之间也会“排外” ,也会相互利用、相互帮助。近期,来自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具有普遍性。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殷德意,以480个长期连续观测的植物演替群落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样地近60年演替进程中,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向与强度,发现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在自然群落中具有与植物间负相互作用相似甚至更高的普遍性。无限扩张会导致群落里只有一个物种,其他的物种就没有资源,没有生机,没有空间去生长了,这样不利于群落多样性的发展,对群落的多样性的维持是不利的。殷:在我的研究体系当中应该是说得到了解决,都得到了是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