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南方】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

发布日期:2022.08.03 作者:scbg

时间: 2022-07-25                来源: 《南方》杂志              作者: 刘艳辉

  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这是继北京之后,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将有利于全省全国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极大提升植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注入强大动力。

  对于这位广东老百姓身边的“老朋友”来说,怎样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植物园?如何讲好美丽广东故事?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近日接受《南方》杂志记者专访。

  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南方》杂志: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如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植物园均已亮相,有何重要意义?

  任海:国家植物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迁地保护国家植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实施国际植物园标准规范的生物多样性整合保护机构,能代表国家科学研究水准、物种保护基础、科普教育能力、资源利用技术和园林园艺水平。国家植物园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发掘利用和科学传播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促进全球和国家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上,为全球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之一。

  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行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命运共同体、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等,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植物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功能可为此提供源头植物资源和知识资源,并生动展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这是体现大国使命与责任担当的重要平台。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就与沿途国家携手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已与欧洲、北美、南美、东南亚、非洲国家的植物园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建设国家植物园,有助于推动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行动计划和履行国际公约,助力达成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愿景目标。

  这是形成迁地保护体系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级就地保护体系的建设和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已实现了我国约80%的野生植物物种就地保护。同时在植物园和种质资源库中,迁地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约占60%。建立以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可与就地保护体系互补,有效实现植物多样性保护全覆盖和可持续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国家植物园不仅有助于提升植物学科研水平、自然教育水平,更可满足人民对优美游憩环境的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幸福感。

  《南方》杂志:华南植物园一直是广东引以为傲的名片,能够成为第二个国家植物园,有哪些独特优势?

  任海:首先,广州自然条件优越,是中国超大城市中少见的兼备山、水、城、田、湖、海等多种景观的城市,而且常年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水热同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州还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核心分布区,特有的丰富植物资源为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屏障。

  其次,这与植物园的综合实力是分不开的。在物种保护上,我们已经保护了1.7万多种植物(含种下分类单元),居于世界前列;在科研水平上,去年发表SCI论文504篇,数量全球第一,高质量论文占比接近60%;在学科建设上,我们的植物学、生态学,还有农学(园艺)都是全球前1%机构;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原来只能在海南岛种植的橡胶树,由华南植物园参与解决冷害问题后,推广到广州和东莞。

  再次,植物园特别注重知识传播与科普教育。这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是国家和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游客量达165万人次,是公众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场所。

  同时,植物园高度注重国际化,跟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标本馆建立了标本交换关系,并且与全球多个植物园进行种质交换,国际植物园协会秘书处和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中国办公室均设在这里。

  一直以来,植物园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今后我们还将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实现互利共赢。

  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明确五大建设任务 

  《南方》杂志:作为国家植物园,要担负起哪些新职责新使命?

  任海:国家植物园的核心功能是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学传播、资源开发和利用、公众游憩,要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打造成为植物研究领域的科学高地,具有广泛影响力、强大吸引力的美丽园林,国际交流合作的展示窗口。简而言之,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目标有两个,即建成世界一流的植物园和高水平的研究机构。

  接下来,一方面要参与编制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牵头建立“一带一路”植物园联盟,在国际植物园圈内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4个国际公约提供科技支撑。另一方面要牵头《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编研计划,建立中国植物园信息管理平台,牵头编制《中国植物保护战略(2021-2030)》。这就意味着,原有的职责和功能都要升级,不能只代表华南水平,而且要代表中国水平,甚至站在世界高度。

  《南方》杂志:对标国际最高最好最优,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还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任海:华南国家植物园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建设“国际一流植物园”以及“最高最好最优”植物园为目标,探索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标准以及国家植物园的运营方式,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目前全球共有100余个国家植物园,大致执行五套考核评价标准,我们经过系统研究,提出了包括三级36项指标的国际一流植物园标准体系。在这个指标体系下,我们将全球13个知名植物园一一评估,找出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差距和优势,按照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了五大建设任务:

  一是建设华南种质资源库,提升迁地保护能力。参与和主持全球和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实现植物保育2万种以上目标,跻身世界前列,其中经济植物6000种,华南珍稀濒危物种95%种类得到有效迁地保育。二是建设植物迁地保护与利用科研平台,提升科研能力水平。通过建设科研平台,吸引国际人才和青年才俊,进一步巩固基于活植物收集的研究,研究水平继续在全球植物园中居于前列。三是建设华南植物资源研发中心及示范点,提升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植物园有1.7万多种已经选育好的植物,计划筛选1500多种经济植物交给广州市推广应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建设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提升科普教育能力。按照计划,5年之后每年游客总数从现在的165万达到300万以上。五是提升园林园艺水平争取做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争取将现有38个专类园中的4个建设为世界一流,4个建设为国内一流,同时整体提升园容园貌和基础设施水平。

  研发智慧植物园,探索“大城名园”新模式 

  《南方》杂志: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要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面向公众讲好美丽广东故事?

  任海:第一,在大湾区的社会生态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可为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1+1+9”工作部署、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重要植物资源和科技支撑。例如,植物园已经收集各种水生植物,可为当前的碧道建设和未来广东恢复“水下森林”做好准备。

  第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植物支撑”。在乡村振兴中,果蔬花卉、生物医药、工业原材料植物和景观植物等的种植是关键。植物园在珍贵林木、药用植物和观赏花卉的引种驯化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助力高价值、高质化的乡土植物资源利用。

  第三,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发智慧植物园。下一阶段我们将整合植物标本库、活体植物保育库、植物研究知识库以及植物分类学研究人才库,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发智慧植物园,让大家能从网上参观并利用有关资源。

  第四,实现从公众科普向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参与科学转变。原来的公众科普都是“我说你听”,接下来将向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参与科学转变,加快建设自然教育基地和生态文明思想展示基地,并推动科研成果和植物展示走出植物园大门,助力探索“大城名园”的广州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模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