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

华南植物园开展“琪林科学讲坛”第八期活动

发布日期:2019.08.13 作者:scbg

 

  一首深远悠扬的草原风情歌曲《敕勒歌》,将我们的思绪从广州带到千里之外的辽阔无垠的北方大草原上,又从中国最早2500多年前出现的草文化带到现代的盛大的草原文化节上。这种美好的体验正是在第八期琪林科学讲坛上,现场80位听众一同所感受到的。 

  812日,主讲人夏汉平研究员在第八期琪林科学讲坛上以《小草与人文》为题,向社会公众介绍千姿百态的小草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小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影响和作用。这次讲座不仅有很多植物爱好者的参与,还吸引了不少小朋友们的到来。此次讲坛由园艺中心副主任廖景平研究员主持。 

  讲座分什么是草、草与人们生活、草与中国文化、结语等四个板块,呈现讲座的主要内容。第一板块从草的概念、种类、顽强生命和草的千姿百态四个方面展现了草的概况和基本特点。夏汉平向观众展示了草本植物这个大家族里千姿百态的类型:最细的草坪草——翦股颖;株高可达20多米的旅人蕉;世界上最长根系的草本植物:根长4-5米的香根草;还有可以承受成人之重的王莲等等。 

  第二个板块,他列举了数个利用草本植物生态工程对环境治理的成功范例,显示人类如何利用草本植物,进行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建植各式各样的绿地与草坪净化空气,改善环境,体现出草本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关系到我们的生命与健康。 

  第三板块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草文化。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寄情于山水与花草之中,这其中,草几乎是最普遍、最容易信手拈来的对象。在中国古代浩瀚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有很多描写草的佳句。其中,最富代表性的诗句有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代表远方的游子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时有《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外,苏轼的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是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真实写照,而曹操的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则表达了一种理想与抱负的情怀。也许正是因为小草有这样的特性,让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笔下留下了不少它的身影,在他们眼中小草就是顽强不屈的象征,可表达个人情感,亦可抒发家国情怀。 

  报告还简要介绍了草文化、草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了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草原文化。草原文化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得到了多元化的发扬和传承。在谈及现代草文化与草原文化时,重点介绍了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从2004年开始,内蒙古每年举办一次草原文化节,文化节规模高、规模大、影响广,已经成为内蒙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讲座的结语环节,老师为这次讲座亲赋的诗作为结语表达对小草的感受与赞美,赢得听众掌声一片,将讲座气氛推向了高潮。诗中写道:我是一棵小草,我没有扶摇直上、伟岸挺拔的外表,亦没有芳香四溢、闭月羞花的美貌,我只有绿色的生命,宠辱不惊,我只有顽强的品格,不屈不挠。夏汉平最后指出,开办琪林科学讲坛,不仅是解读科学前沿,讲述科学故事,还应传播科学精神,启迪科学思考。为此,他还就自己思考的多个科学问题抛出来,供在场观众特别是小朋友们去思考,未来去探索。

科普讲座现场

夏汉平研究员作科普报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