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全球变化与生物地理科学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1.02.08 作者:scbg

 

  19-10日,由中国地理学会生物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承办的全球变化与生物地理科学论坛同时在线上和线下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主要探讨全球变化下生物地理学的国际前沿热点问题,探索全球变化下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对策与途径。论坛共设4个会场,包括广州主会场,北京、西双版纳和武汉三个分会场,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同步直播进行,吸引了大量听众。 

  论坛邀请到了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和中国地理学会前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国家基金委地学部一处熊巨华处长现场或云端指导。同时,出席会议的专家还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周国逸教授、生物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大学傅声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江源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国华研究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扬建研究员和秘书长北京大学沈泽昊教授,以及核心植物园领导杨永平书记、魏平书记、王青锋副主任和华南植物园副主任闫俊华和叶清研究员等。 

  生物地理学专业委员会刘鸿雁主任主持论坛开幕式。首先,陈发虎院士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以自身经历介绍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意义,并寄语生物地理学科的未来发展壮大。随后,熊巨华处长在线介绍了基金委新的改革举措以及地理学学科代码调整和关键词更新,杨永平书记介绍了核心植物园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取得的成果,魏平书记介绍了华南植物园的概况。 

  次论坛邀请了傅伯杰院士、刘鸿雁教授、孙航研究员、张扬建研究员、闫俊华研究员、星耀武研究员、苏涛研究员、刘峰研究员、杨玉义研究员和黄建国研究员共做了10个特邀报告。报告主题涵盖广泛,从百万年的古植物地理学研究到未来百年的气候变暖的生态响应,从小尺度的土壤微生物和元素循环过程到宏观尺度上的森林和草地植被演化,从古植物化石到现代高等植物,从微观水平的基因、细胞研究到全球尺度的卫星遥感观测。尤其是傅伯杰院士的资源环境科学发展的态势与优先方向的报告,高屋建瓴地讲解了生物地理学如何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9号下午,在傅声雷和沈泽昊两位教授的主持下,与会专家对生物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围绕以下四个主题畅所欲言:(1)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全球视野和区域研究;(2)大数据时代不同的研究手段的融合;(3)生物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4)生物地理学的发展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 

  最后,黄建国研究员对本次论坛做了闭幕总结,并以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植物生态学特色学科首席研究员的身份提出了两点倡议:第一,核心植物园要加强与中国地理学会生物地理专业委员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植物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学科交叉,不断实现理论突破,使我国生物地理学走在世界前沿;第二,加强生物地理学基础理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实践和应用,将生物地理学研究落实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陈发虎院士致辞

傅伯杰院士作报告

大会致辞及演讲(①:杨永平书记致辞 ②:魏平书记致辞 ③:王青锋副主任主持大会 ④:苏涛研究员作报告 ⑤:星耀武研究员作报告 ⑥:黄建国研究员主持闭幕式)

大会合影(①:北京会场 ②:广州会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