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科学院“科发函字〔2020〕319号”及“科发函字〔2020〕320号”文件通知,华南植物园博士毕业生郑棉海、曾兰亭的博士学位论文获评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莫江研究员、杨子银研究员获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这是学生努力学习以及导师悉心指导取得的成果,在此向获得荣誉的学生及导师致以热烈祝贺!这也是华南植物园自2017年度后,同一年度再次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郑棉海是华南植物园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科研人员。自2012年进入华南植物园以来,在导师莫江明研究员的指导下从事氮沉降与森林生物固氮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关注森林生物固氮的属性特征、调控机制和生态效应。在森林生物固氮研究领域取得多项成果:(1)发现氮饱和森林持续固氮以及生物固氮随森林演替增加的“悖论”现象,提出解释这些现象的“资源化学计量比”假设机制;(2)系统评估氮沉降背景下我国典型森林的固氮潜力,揭示传统林下施氮方法模拟氮沉降的缺陷;(3)阐明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固氮的养分和环境调控机制,为全球氮循环的评估和模拟提供新的依据。
图1 郑棉海博士(左)与导师莫江明研究员(右)
截至目前,郑棉海博士已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第一作者11篇(发表在Ecology Letters,Global Change Biology,Ecology等生态环境领域著名刊物),共同通讯作者论文2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研究生在读期间,郑棉海曾获中国科学院必和必拓(BHPB)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地奥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次)、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和奖励。2017年度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联合培养资助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和北亚利桑那大学联合培养学习。2018年度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20年聘用为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图2 氮沉降与森林生物固氮研究
曾兰亭博士自2015年进入华南植物园攻读博士学位以来,在杨子银研究员的指导下主要聚焦于茶叶香气形成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与安全提香关键技术的研发,期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基础研究方面,系统阐明了茶叶香气响应关键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机制,并率先提出了利用逆境胁迫机制安全提高茶香品质的研究思路。在产业应用方面,围绕茶产业亟待解决的夏秋茶品质差、效益低的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基于茶树逆境胁迫代谢调控理论建立了华南茶产区夏秋茶品质提升的关键技术,在广东省内主要茶区推广应用。
图3 曾兰亭博士(左)与导师杨子银研究员(右)
曾兰亭博士现主持中国科学院“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Top 5%的论文9篇),其中1篇为高引和热点论文;申请专利9项(第1发明人3项),授权专利1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3项、地方标准1项和企业标准4项(第1起草人2项);开发软件著作权4项(第1完成人2项);曾获得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分会“优秀女科学家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标兵、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图4 利用逆境胁迫响应机制提升茶香品质
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共评审出优秀博士论文100篇(链接:http://www.bfse.cas.cn/tzgg/202009/t20200923_4760933.html)、优秀导师173人(链接:http://www.bfse.cas.cn/tzgg/202009/t20200923_4760938.html)。
研究生部、
2020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