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园艺

花城桂冠上的宝石

发布日期:2013.06.27 作者:

广州被人称为花城,此地的许多公园,就像是这顶桂冠上面光芒闪烁的一些宝石。它们中间,有两颗碧绿的特别可爱,一颗小的,在城内,它就是“兰圃”。一颗大的,在城外,它就是东北郊的“华南植物园”。

说华南植物园是花城这顶桂冠上一颗特大的绿宝石,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这次重评八景,“龙洞琪林”巍然崛起,榜上有名了。

“龙洞琪林”是啥东西?它指的就是“龙洞地方那座长着仙树仙草的园林”,这名称自然也体现了评景家们的修辞技巧,它指的实际就是华南植物园。

一个地方,一个国家,标志着它的文化成就的,一般固然在于它的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画廊、书店等场所,但是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公园、交响乐团、剧院等等,实际上也是起了这种标志作用的。这些年来,我国各项事业有了比较长足的发展,上列的各个方面也就逐渐出现崭新的风貌了。

华南植物园是我十分喜爱的一个游览去处。海外学者曾经称誉我国为“园林之母”,我国的园林艺术和世界的植物科学相结合,孕育了华南植物园这么令人增长见识,悦目赏心的园林。庐山植物园,华南植物园,南京植物园,武汉植物园等,在我国都是著名的植物园。广州的这一座,和国内任何名园相比,都并不逊色。我参观过我国植物园的开山鼻祖——庐山植物园,虽然它也相当丰富多采,但是论境界开阔,风光旖旎,我个人却认为它比不上广州的。我不仅自己每隔若干时候就上一次华南植物园徜徉,憩息,而且每当知识界的朋友远道而来,总得劝他们到那儿玩一遭。我说:“广州最值得逛的园林,实际上是华南植物园,但是因为它离市区远一点,很多人都不知道。花大半天时间去观光一下,是非常值得的。”许多朋友接受我的劝告,前往游览之后,回来都赞不绝口,从来没有一个摇头说不好的。

人一踏进那座园林,仿佛就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绿色的海洋之中。那绿的色调是多么丰富啊!从嫩绿,碧绿,苹果绿,鹦哥绿,到浓绿,墨绿,层次很多,而又浑然一体。在这中间,又常有色彩绚丽的花果,点缀其间,一路走,一路瞧,纵情眺望,令人心旷神怡,胸怀大舒。不用说别的吧!单是进了大门右面的那一条林荫通道,大王椰子夹道挺立,临风摇曳,它们的躯干有的像是酒瓶,有的像是大理石柱,穿行在这条路上,令人不禁有这样的错觉,仿佛我们正在走进古代的阿拉伯王宫,去听天方夜谭故事一般。还有那湖畔的水松水杉,一直长到水中,摆动它们的柔条,轻拂水面,静影倒映,使人想起了安徒生童话。那浮在水面,大如脚盆,完全可以载起两三岁婴儿的王莲的叶子呢,则使人想起了神仙故事。至于深邃蔽日的竹林,要是在其中小憩,又使人想到“聊斋”境界了。

华南植物园有三千多种植物,分成园林植物区、荫生植物区、药用植物区、经济植物去、热带植物区、裸子植物区、孓遗植物区等十个展区展出。你很难说出哪一个区比哪一个区更惹人喜爱,它们争奇斗巧,各标一格。品种纷繁的花卉固然可爱,高高挺立的棕榈又何尝不令人神往?大如篮球,高赛玉柱,满身是刺刀肉质植物,使人想起了沙漠风光,,巢蕨、桫椤之类东西的古怪样子,又使人想起原始森林的景象。如果精力饱满,求知欲旺盛,在植物园里,就是作竟日盘桓也是并不嫌长的。因为它着实是一座珍贵植物的大博物馆!市区一般的公园以至于无锡、苏州的园林自然也各有各的美妙之处,但是你酣游华南植物园中,回想起那些地方来却会感到那不过是“小摆设”而已,这里才是壮观雄伟,气象万千的大自然。

植物园中,单是园林花卉一景,也远比一般公园要丰富得多,园里曾选拔花卉一百种,编成《新花镜》画册一部,和清出版的《花镜》遥相辉映。这些花卉,除了国产的外,还有来自亚洲、美洲、非洲、澳洲各国的。它们真是款式繁多,千姿百态。“美蕊花”象一个个绒球。“水塔花”象一簇簇火焰,“鹤望兰”象鹤,“乳茄”象小鹿,“兜兰”使人想起一个个小酒杯,天鹅绒竹芋的叶子就像天鹅绒一般……这五花八门的东西,是天工人巧的结晶,委实令人倾倒。

华南植物园先后由陈焕镛、陈封怀两位著名植物学家,两代的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兼主任。在他们的青年时代,中国还没有植物园,他们是这项事业的拓荒者。由于他们,以及大批植物学者、园艺工人的努力,才使植物园一座座涌现于中国大地之上。陈焕镛不幸在十年动乱中被折磨去世了。现在已八十多岁的陈封怀仍然奋斗不懈,把他的心血灌注在这片土地之中。这位老科学家对科学,对客人真是热情如火,有一次我和北京一位朋友前往参观,还是他亲自陪伴我们,并作了解说的。这儿得补充介绍一下,陈封怀是清末著名画家陈师曾的儿子。由于家学渊源,他不但是著名植物学家,而且还是相当出色的画家和诗人。人们到华南植物园去,除了醉心于它的树木花卉之外,可能还有人会赞赏它的布局之美吧!这位老科学家也把他的美学观点融汇到植物园中来了。

正是由于这样,把华南植物园列入新的羊城八景,我作为一个居民,高兴地举手赞成。

(备注:本文为著名作家秦牧所写,1986年4月5日发表于《广州日报》)

       (图1:1986年的龙洞琪林)

 

(图2:2013年的龙洞琪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