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难得晴朗天气,来自中小学的一群孩子们前往华南植物园开展了一场“探寻植物世界,创作紫藤国画”的研学活动。
自古以来,紫藤花不知曾被多少文人雅士入诗入画。李白曾在《紫藤树》中写道“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描述的正是紫藤的攀援特性。藤本植物作为植物中的一个特殊类群,它们到底是怎么一步步的往上爬的呢?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华南植物园的科普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园地里寻找形形色色的藤本植物。除了之前“秋收人面子”课程时已经认识的薜荔外,还有藤本园景墙上的爬山虎、亭廊上的红花山牵牛、汁液有毒的断肠花、花儿长得像只鸟的麻雀花,“绞杀植物”猫爪藤等等。它们有的依靠气生根、有的凭借吸盘、有的擅长缠绕,有的特化为卷须等向上生长,藤本植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煞是有趣。
终于,孩子们遇见了书本中的紫藤花,郁郁葱葱的藤蔓之间,已然有一串蝶形的花朵自藤蔓间坠下,悄然绽放,微微有那么一丝林徽因所写的“轻轻的放着香,没有人知道”的意境——不过娃们可能还感受不到吧。紫藤原产于中国河北以南黄河长江流域等温带地区,远走广州的紫藤由于气候、树龄等因素,开花不够旺盛,看不到“紫藤花开,四月飘雪”的景象,但并不妨碍孩子们对传统名花紫藤的喜爱。
美好的事物,热爱画画的孩童总是想要亲手把它画下来的。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现场将紫藤花轮廓简单记录下来,接下来回到课室,在笔墨的挥洒之间,以国画的形式表现紫藤的美。
国画讲究毛笔运用的方法,即:因毛笔而产生的“用笔”和“用墨”。通过用墨用水的分量轻重,一笔就能画出一片紫藤花瓣或是花蕊;然后再运用笔锋行走就可以勾勒出叶脉和藤枝。老师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国画的基本知识,从纸张的特点、毛笔的类型再到砚台的考究、如何构图和着墨等等,都一一地细数道来。紧接着,孩子们围绕到老师身边,近距离观摩紫藤是如何画成的。
老师轻巧的几笔,漂亮的紫藤花就跃然纸上,多么神奇啊!孩子们都忍不住想来自己试一试,看着轻巧没想到自己动手起来却那么难。不是墨蘸多了,就是笔锋走歪了,这可把孩子们给急的呀!幸好,老师耐心地一个一个帮着把画给“救”回来,并指导着孩子们一步一步往下走。不一会工夫,孩子们亲手创作的紫藤国画总算是宣告完工了。远远看去,是不是还相当不错呢?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植物园探寻紫藤之旅就要结束。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既认识了许多新奇的植物,增长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又体验了国画艺术创作的美妙。我们知道,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态文明面临着越来越大挑战的今天,通过各种亲近自然的课内外学习实践,将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怀。
认真观察仔细记录
孩子们观摩紫藤是如何画成的
努力创作中
紫藤国画课程室内环节
孩子们的作品,是不是还相当不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