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寒意散尽,三月可以说是植树的最佳时节。很多街坊或许不知道,地处亚热带的广州,曾经种下一大片来自热带的植物——三叶橡胶(又名橡胶树)。
20世纪50年代,为了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橡胶封锁,我国启动了“橡胶北移”项目,当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承担了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工作,后来在全国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实现在北纬18-24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树,创造了世界橡胶树栽培史上的奇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内仅存的三棵橡胶树,是科研人员在1960年为了开展采样和观察研究而种下的,作为时代的珍贵留存,现在依然静立在园内。
曾经的光荣岁月,而今的促膝长谈,从63年前参与该研究的四位老一辈科研人员的娓娓道来中,我们还原了这段广州参与“橡胶北移”科技攻坚战的历史。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老一辈研究人员:唐友林(左)、林植芳(中)、陈忠毅(右)。
急国所急:开展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
橡胶是一种让世界可以动起来的物质,而生产天然橡胶的树种主要是三叶橡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党委办公室主任范德权向记者介绍,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发动朝鲜战争,胁迫产胶国家不让其出售橡胶给我国,作为战略物资的橡胶,我国已无法从国外进口。“为了打破封锁,我国启动了‘橡胶北移’项目。当时华南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承担了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工作,因项目涉密,他们隐姓埋名、潜心研究,最终攻克难题,为橡胶树北移提供了理论依据。”
如何扩大三叶橡胶种植的宜林地,实现橡胶自给自足,成为我国当时急需解决的科技难题。说起那段为国而“战”的往事,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园)副所长陈忠毅研究员记忆犹新。1951年8月,党中央做出了建立天然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同年11月,在广州成立了华南垦殖局。1952年3月,国家抽调2万余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先后到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区组建一批国有农场,开荒种植橡胶树,发展我国的天然橡胶产业。
“橡胶树北移,是我国当时的一项重要课题,而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也成为橡胶树北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陈忠毅告诉记者,当年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著名植物学家、时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的陈焕镛院士以及一批科学家急国家之所急,迅速开展以橡胶资源调查为主的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1956年,伍辉民、何道泉、陈少卿、何绍颐、曲仲湘等人在海南五指山参加宜林地考察。(资料图片)
1963年,生理室研究人员开展学习。(资料图片)
1979年,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树上人员为唐友林)在化州橡胶所试验地做实验记录。(资料图片)
1964年生理室科研人员做生化实验,前为林植芳。(资料图片)
攻坚克难:解决历史赋予的“特种课题”
橡胶树北移在当时还是新鲜事物,因此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反复,才能实现正确认识。在当年需要“隐姓埋名”的一批科研人员中,包括1957年至1960年期间于中山大学生物系毕业的林植芳、何其敏和唐友林。那些年,林植芳在实验棚内做抗寒生理研究;唐友林则前往粤西进行宜林地考察。
“自1960年开始,在主任郭俊彦研究员的领导下,生理室约八成的研究人员都参与了此项研究。”林植芳告诉记者,当时他们采用室内室外试验相结合、人工模拟低温处理与自然低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室内研究以幼苗为对象,通过不同零上低温及不同持续时间的冷胁迫处理,以室温为对照,从呼吸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物质代谢和细胞生理等角度,系统地探讨了冷害和抗冷性的生理生化特征和机理,从而得出有效的实验结果。”他们的研究成果,最终汇编成《三叶橡胶树抗寒生理资料汇编》,为三叶橡胶树的北移提供了理论依据。
如果说当年林植芳的研究工作需要严谨而细致,唐友林需要“蹲点测试”的考察工作则充满挑战。“我能参加这个橡胶抗寒的项目也是非常高兴的,满腔热情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唐友林回忆,“我主要是在野外蹲点测定橡胶树的呼吸、淀粉、呼吸酶这几个项目,然后把曲线画下来。”为了确定测定电阻的方法,年轻的唐友林需要爬到树上去测定不同的枝条,以研究其抗寒性。“最后我们发现电阻大的就是比较稳定的枝条,电阻小的就是比较幼嫩的、抗寒性差的枝条。”
正是因为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橡胶树冷害和抗寒性的生理机理,为橡胶树北移大面积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图片)
潜心致研:爱国精神值得弘扬和学习
担国家责,做国家事,老一辈科研人员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在国家协作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在我国北纬18-24度地区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树,创造了世界上橡胶树栽培史上的奇迹。1982年10月18日,经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评定,授予全国橡胶科研协作组“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华南植物研究所是主要获奖单位之一。橡胶树规模化种植面积从无到有,为支援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采访中,陈忠毅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拍摄于1979年的照片,这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在广东化州橡胶所试验地做实验记录的定格瞬间,照片里爬到树上只拍到半个身子的人正是当年“满腔热情”的唐友林。在另外一张1964研究人员在生理室做生化实验的照片上,记者还找到了正在专心做实验的、梳着两条大辫子的林植芳。而今老一辈研究者们尽管都已迈入耄耋之年,然而只要忆起当年以科技攻关的光辉岁月,他们眼睛里都闪烁起自豪的亮光。
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这三棵原本隐没于科研区内的橡胶树,在陈忠毅等老同志的推荐下为大家所重新认识。不但请来专家精心养护,更加特别增加了《三棵橡胶树》解说牌、植物铭牌和植物定植牌,成为科研区第一批拥有登录号的植物。
“这三棵我园仅存的橡胶树是时代的代表,是科学家们为实现科技事业自立自强潜心致研的体现。我们希望能将这段历史记载下来,让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和学生、甚至社会上的广大青年铭记。科学家这种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弘扬和学习。”范德权说。
作为时代的珍贵留存,三棵橡胶树现在依然静立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区内。
橡胶树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