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距离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已近三个月,对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广州正积极探索,推动植物园走出园、融入城,构建起“1+3+N”城园融合体系,实现城园融合发展。
从空间融合到科研融合,再到活动融合,广州将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及现有产业、公共资源,逐步构建起植物保护全域网络,深化华南国家植物园科研成果在穗转化应用,并在社会服务领域重点打造植物“自然课堂”,为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贡献广州力量。《南方日报·广州观察》特推出四个版《城园融合 和谐共生——广州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与城市融合发展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融园入城,“植”遍广州
从空中俯瞰,华南国家植物园如一颗绿色宝石点缀在广州中心城区的东北角,“一大三小”四朵木棉花开在其中。这个结合广州市花设计的温室群景区,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建筑中尤为令人瞩目。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独特的气候、地理、人文条件让广州享誉“花城”之名千余年,也让华南国家植物园在此扎根近百年。
一座园、一座城。在这里,城市与园林相伴相生,和谐共荣。
坐拥“山水林田湖海”的资源禀赋,广州率先推动城园融合,构建“1+3+N”城园融合体系,在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的同时,建设“北—中—南”3片迁地保护示范区和N个专类植物展示园、生态科普宣教点。
北至山林、南至滨海,上至国家植物园、下至街头社区,涵盖植物保护、科研科普功能的植物园体系网,正在广州悄然展开。
科技“花开” 满城“结果”
国庆佳节,在广州的道路天桥、公园景区,三角梅竞相绽放。被鲜花盛装的城市,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三角梅又称簕杜鹃,是城市绿化花卉中的“爆款”。得益于广州科研人员多年的选种育种,在广州、深圳、珠海、福州、厦门、南宁等多个城市,三角梅已实现“一花开四季”,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华南国家植物园,一团又一团的龙船花,红似火、橙如霞;黄钟木上,一簇簇细长漏斗形的黄钟花金英朵朵,璀璨无边;吊灯扶桑挂满枝头,花姿纤细,宛如少女的心、曼妙的美……华南国家植物园是国家植物科学研究和交流中心、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库,雄厚的科研实力是国家植物园的坚强支撑。
今年7月,代表植物科学和生态科学研究国家水平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揭牌。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广州在林业园林科学研究领域拥有强大底蕴。广州与华南国家植物园科研共建,组成“最强CP”,如何能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科技“花开”,满城“结果”。眼下,广州正牢牢把握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溢出效应,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打造人才高地以及建设“全域性植物公园”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全力推动实现科研成果“走出园,融入城”的美好愿景。
城在园中 人在画中
“很多奇花异草只有植物园有,所以带孩子来看看”“这是什么果子,能吃吗?好吃么?”“‘金毛狗’很可爱,尽管是植物,但名字像动物,毛茸茸的外表也很像动物”……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华南国家植物园里好不热闹。这是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后迎来的首个国庆假期,推出了“打卡植物之最”、珍稀濒危植物展、亲子一日营等一系列精品活动,引得家长带着孩子穿梭于植物园中,市民、游客慕名来“打卡”,人气再创新高。
不只是植物园,广州可以说是处处好风光。100多种原生种热带雨林植物在珠江公园惊艳亮相,白云山依旧是市民重阳登高的最热门之选,海珠湿地里近2万平方米的粉色、紫色千日红花海肆意绽放……在倡导“就地过节”的背景下,国庆期间,广州各公园景区举行了主题花艺展、科普导赏、生态历史文化游径等30余项共200余场花事文化活动。
漫步“花城”,城在园中,人在画中。随着广州率先推动城园融合建设,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代表,全市大大小小的绿色空间成为群众唾手可得的“自然课堂”,让生态文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
市民生活的小变化折射着城市的大发展。广州正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作出广州贡献。
“植”根科研 青春“园”梦
在南方的海岛上采集土壤样本分析土壤里的“生态圈”、在戈壁滩研究胡杨遇上沙尘暴、与甘薯天敌小象甲“斗智斗勇”……一群植物研究科研学者上山入林,为改善作物追根溯源,从自然的基因图谱中寻找神秘的蛛丝马迹,为保护生态多样性提供科研基础。
“植”根科研,青春“园”梦。他们是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科研人员。一颗种子、一片绿叶背后都留有他们与植物王国的科研故事。从“新苗”再到“佳木”,一代代工作者和植物研究科学家扎根科研沃土,薪火相传。
以数年为标尺的科研生活在很多人眼中仿佛一个“不求回报”的过程,而在他们看来,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发现,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人类跨向未知领域的一小步,哪怕很小,都是一个惊喜。
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揭牌,这群科研工作者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华南国家植物园将有望为地方科研人才培养搭建更大更广的科研平台。而对于广州来说,培育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有了更充分的环境,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