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颗位于中国南方的“绿宝石”。
有人说,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可“一日看世界,一眼观四季”。这里,遵循“师法自然”的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建立了世界级园林旅游景区,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
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花城广州正式揭牌。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的华南国家植物园,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共同形成“一南一北”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格局。
盛夏时节,莲花盛放。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有一种特殊的莲花,典型的热带水生植物的代表——王莲。
“你看这个叶片非常大,有王者风范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园艺中心副主任吴兴介绍,王莲莲叶可安全承载达40公斤的物体。
这样的神奇生物,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只是冰山一角。从高空俯瞰花城,四朵巨大的“木棉花”静谧地盛开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热带雨林室、沙漠植物室、高山植物室、奇异植物室与室外稀树草原景观遥相呼应,浑然一体。
“温室群收集了从热带雨林到高山到沙漠的世界各地植物,展现了植物世界的丰富与精彩、奇特与神秘。”吴兴说,热带雨林温室是整个温室群中最大的一个,雨林温室主要展示的就是热带雨林的一些特有的植物现象以及热带雨林里面的一些特色、珍稀的植物。
吴兴还介绍了热带雨林中一些特有的植物现象,“这是雨林的一种特有现象叫绞杀现象。一棵小小的树苗,在树干上发芽之后,它会迅速地把根系发展起来,把原来的树包裹起来,这就是适者生存、植物竞争现象典型的体现。”
来到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大开眼界,还能收获生物知识。作为全国最早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1959年9月底首次对公众开放,由此开启了科学普及工作,也一直将科学普及作为植物园的重要使命。
华南国家植物园展示区占地333公顷,拥有木兰园、姜园、棕榈园、兰园、药园、温室群景区等38个专类园区,迁地保育各类植物1.7万多种(含种下分类单元)。优美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成为广州市重要的观鸟观蝶观虫胜地。也成为公众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场所。
山青水绿,地美天蓝,华南国家植物园正成为无数生物的乐土。而它,也一直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这种植物叫虎颜花,属于极小种群植物。我们华南国家植物园对它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成功繁殖苗木,再把植株移种到它原来的野生环境。这就叫珍稀濒危植物回归保护。”吴兴介绍道。
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珍稀濒危植物繁育中心,一株开着娇嫩绿色花朵的兜兰,十分引人注目。它名为“中科COP15”兜兰,据了解,是为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在昆明召开而于2021年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登录的新品种,被定为COP15大会的主题花。
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和过度采挖,兜兰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植物物种之一。经过团队的努力,华南国家植物园收齐了国产兜兰属植物27种和国外大部分原生种,总数达到79种(占全球72%),建立了兜兰种质资源圃,是世界上收集兜兰种质资源种类最多的单位之一。
这些只是华南国家植物园保护珍稀物种的缩影。遏制环境恶化、留存物种多样性,华南国家植物园使命在肩。目前,迁地保育活植物17168种(含种下单元),其中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337种。
根据规划,华南国家植物园将以华南地区兼顾全球热带亚热带区域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为核心,建设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等,提升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和效率,建成4个世界一流专类园4个国内一流专类园,实现物种保育2万种以上,其中经济植物6000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95%种类得到迁地保育。
春来嫩绿、入夏青葱、秋时棕红、冬来飘落。
在亲水平台上眺望园区,一边是四季碧绿的棕榈植物,椰风葵林一片热带风情,另一边是四季分明的落羽杉、水松。
“这个景点的特色是建筑和植物景观的融合。我们面前的景观是温带景观和热带景观,和谐地体现了两种景观对比。”1986年,“龙洞琪林”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在吴兴看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非“龙洞琪林”莫属。
龙洞琪林由棕榈园和孑遗植物区两个半岛以及中间的湖组成。在棕榈半岛上种植着来自热带地区的棕榈科常绿植物,它们四季常绿且不落叶。而在孑遗植物区的落羽杉和水松,则呈现非常明显的四季变化。
精彩纷呈的生物多样性里,孑遗植物是特殊的存在。它们见证了地球的演变历程,是了解生命过程的“活化石”。华南国家植物园不断加强对孑遗植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通过实践和探索发现它们的价值,目前已保存了全球范围内20多种孑遗植物。
落羽杉也是古老的孑遗植物,经过地壳运动和冰川期以后幸存下来,见证了地球生物演化的历史。其生长节奏缓慢,活到千岁以上也没有问题,是植物界名副其实的寿星之一。“要欣赏落羽杉,到龙洞琪林是最合适的。”吴兴说。
一枝一叶总关情,万物有灵且美。从“植物园”升级到“国家植物园”,不仅是名称的变更,更是从物种、遗传和生态环境等维度的保护和植物多样性的彰显。我们生根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随万物的萌生、繁茂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