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红锋与美国史密森学会研究员文军指导段磊博士,与英国雷丁大学退休教授Jamie Compton等人合作,在豆科反向重复区缺失类群系统发育及紫藤族跨大洲演化研究上获得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
在豆科蝶形花亚科内,某些类群的叶绿体基因组缺失一个反向重复区,它们被称为反向重复区缺失类群(IRLC)。IRLC大约涵盖4族、48属、4000余种。
早先的研究因缺乏样品、序列数据不足等原因,IRLC的族间和大支间的系统关系不甚明了。研究人员采用叶绿体基因组和部分核基因序列进行建树,重新界定了黄耆族、锦鸡儿族与雀儿豆族。该研究认为,锦鸡儿族为杂交渐渗起源,其叶绿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类群,山羊豆族的甘草亚族亦见此现象。
紫藤族隶属于IRLC,为热带/亚热带木质藤本植物。研究人员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和形态学证据,从该族鸡血藤属中分离出一新属——毛鸡血藤属。生物地理学分析发现,紫藤族起源于晚始新世的中国南部与中南半岛,其中紫藤属在中新世通过白令陆桥迁移至温带北美洲,而澳洲鸡血藤属通过马来群岛华莱士区迁移至大洋洲。在随后的更新世,藤萝、多花紫藤以及日本夏藤通过东海陆桥到达日本南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ympev.2021.107235
《中国科学报》 (2021-07-05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