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南植物园“首届牡丹风情节”赏析感文与掠影
从儿时至今,多闻牡丹,李双江的《牡丹之歌》让我有了许多对牡丹的向往。尤其洛阳牡丹与武则天的故事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睹牡丹芳容也成为一种记挂。
过年前,突闻“首届牡丹风情节”2月在华南植物园开幕展览。让我首次与牡丹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缘,也使我认识到牡丹“国色天香”的含义。
华南植物园布展几千平米的牡丹争芳斗艳,茫茫花海,色彩缤纷。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穿行其间,领略了牡丹的风采。看牡丹,看那硕大的花冠,仿佛看见丰腴的唐代少妇;看牡丹,看那艳而不俗的色彩,仿佛看见少妇高贵的表情;看牡丹,看那各样的花型,不仅使人想到牡丹仙子顾盼的眸子和飘逸的裙裾。
导游说,首届牡丹风情节荟集了红、紫红、粉、蓝、白、绿、黄、紫黑等九大色系、六大花型,共60个品种16000株洛阳牡丹。 除了中国牡丹,此次牡丹风情节还展出来自国外的品种,法国的金阁、美国的海黄、日本的芳纪带给人浓浓的异域风情。只是,众所周知,牡丹的自然花期为春天的4-5月,华南园此次引进牡丹种苗,能利用其栽培手段,进行花期调控,使其反季节提前在偏热的广州开花,确实让人欣喜,殊为难得。尤其布展的风格具有浓烈的北方文化,同时融入了岭南文化的精髓,让南北文化在这里激情碰撞,又相得益彰。
在园内,几株百年老树的牡丹,却不愧为牡丹王的称谓。看那伸向高天的钢枝铁骨,给你的是苍劲的骨感震撼。她高雅的身姿、舒展的傲骨、无暇的面孔,让你感到自己的卑微,感到他的霸气,感到她的高雅,让你不敢直视,失去了侵犯的勇气。学习绘画的朋友,难道这不是一幅绝无仅有的经典的《泼墨牡丹》?
在牡丹丛中漫步,犹如与美丽而娴静的少妇同行,更似和清纯而矜持的少女结伴,在牡丹花下与漂亮的人儿合个影,虽然有当配角的感受,也岂不是短短旅途一个美丽的片断?在牡丹花丛中漫步,慢慢品味他们高贵的表情,仿佛看见不可一世的武皇则天无奈且无助的眼神。
频频回首,意犹未尽。“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锦城”。每一个接触牡丹的人,都会为之动容。忽然想起那句“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风流”的诗句,虽然不免有点过头,但也情真意切。
牡丹花好画也美。园内引来了众多的画艺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他们技法不一,方式各异,却只有牡丹这个千篇一律的主题,挥毫之间多少都有牡丹风骨。我喜欢其中一幅横幅牡丹图,是一幅绿色的牡丹,同事不以为然。我说,红色有暴烈的激情,白色有默然的寂静,黑色有深沉的注视,黄色有威严的震撼,而绿色牡丹则满含和谐与安详,把傲骨隐于谦逊,把生机融于平和,让富贵的精神化作淡雅的目光,岂不是富贵图中的精品?
赏牡丹不必“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必“琵琶凄凉羌笛噎。”而应当心生和谐,安静。任时光悄然流逝,用雍散微醺的醉意去细细品味。因为太过端庄的华贵,只允许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忘我的酥骨地醉在那份美丽中。朋友说,此刻若在盛唐,满城花香,岂不正应了一派恢宏的盛世景象。我想,不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时过千载,只留雁过纷说杨李事,旧时城阙都作土。然牡丹,年年花开,不全然是涂抹在盛世之上的浮华之气。
二月初春,青石的小道向晚。千年以前,是否有过一位失意的文人,空负才情地叹息过。是否有过一个身披彩裳的女子,孤傲冷艳,将长长的裙摆拖过石门。是否有过,嫣香盈袖随风落,让人想起篱墙里盛开的牡丹……
当时我若在,定要两盏清酒,阶前独坐。做个失眠的诗人,邀明月,品花香,黄酒小菜,玉佩短笛……
牡丹花展引来游人如织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北方民居风情
八仙过海
春风拂面过 花香入我心
池塘河岸相映红
脸谱与牡丹
瞧,这天仙配的小两口
高山流水 繁花似锦
小桥流水人家
北方民居之中寻仙子
牡丹花与十三朝的故事
宁静中的点点红
绚烂缤纷
粉红娇人
傲霜胜雪
华南地区的首届牡丹花展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