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库

华南植物研究所建设有特色的创新文化

发布日期:2010.01.08 作者:scib

作者: 彭少麟 蚁伟民 马镇荣

华南植物研究所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过程中,始终将创新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并使其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因所制宜,制订建设规划
  华南植物研究所在制订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的同时,拟定了创新文化建设的目标,倡导无私奉献的“绿叶情操”、开拓进取的“细根精神”和志存高远的“木棉风采”。这种具有该所特色的创新文化,不仅吸取并体现了科学院“唯实、求真、协力、创新”院风的精髓,也是本所“严谨治学、艰苦创业、以人为本、民主办所”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扬。目前,这种创新文化正在逐渐成为全所的共识和行为规范。
  木有本,水有源。华南植物研究所创新文化的内涵,正是根据院党组关于创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若干意见》和本年度院工作会议精神,在借鉴科学院院风和总结该所70多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和拟定的。
  精神层面内涵  江泽民指出:“弘扬科学精神更带根本性和基础性。”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群体行为规范所体现的气质,它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该所在创新文化建设目标中提出:“以攀登科学高峰为神圣使命,自觉形成高尚的价值观;注重培养团队精神,树立良好的科研作风,恪守科学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同时大力倡导具有本所特色的创新文化,即“绿叶情操”、“细根精神”和“木棉风采”。
  绿叶情操:绿叶为植物的生长日夜工作。当我们欣赏红花时,它们甘当陪衬;当我们赞叹大树参天蔽日时,它们却默默凋落。绿叶情操的寓意就是辛勤劳作,无私奉献;富有献身精神,为培育和扶持栋梁之材,甘当“人梯”;当好陪衬、配角、助手,不追名逐利,不妄自尊大。
  细根精神:不管环境多么恶劣,细根总是竭尽全力支撑着整个植株。细根精神的寓意就是默默无闻,忘我工作,不好高骛远,不哗众取宠;迎难而上,锲而不舍;齐心协力,团结拼搏;植根于土壤(群众)之中,坚持不懈,开拓进取。
  木棉风采: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也叫英雄花。木棉风采的寓意就是立志高远、信念坚定;在逆境中无所畏惧,不屈不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群体美和内在美。
  “绿叶情操”、“细根精神”和“木棉风采”,是富有华南地方特色的概念,它们生动、形象、易懂、易记,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以此为起点,逐步形成创新文化与科研活动的良性互动,使创新文化氛围成为知识创新的保障。
  制度层面内涵  现代管理制度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在创新文化建设中,要以人为本,贯彻“依法办所,以德兴所”的方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使工作理念、文化理念和运行机制制度化,使管理、科研和各类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既有宽松自由、协力和竞争的学术环境,又有一整套规章制度来保证这种环境的营造和稳定。
  园区环境建设  园区环境建设和改造以及研究所的形象设计,与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相得益彰。园区建设是创新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是创新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之一。因此,该所提出了以发达国家中等水平为坐标的园区建设规划,力争营造一个绿化、美化、净化,体现科学文化内涵与自然生态和谐的园区环境,充分展示科研国家队的良好形象。
  与时俱进,采取有效措施
  创新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贯穿于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全过程。
  华南植物所在全面推进创新文化建设中,制定并初步落实了下列各项措施:
  加强对创新文化建设的领导  所里把创新文化建设规划纳入知识创新工程整体规划中,初步做到精心策划,总体部署,逐步实施。早在该所进入创新试点之前,所党委就提出了“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争做创新试点单位”的号召,把“绿叶情操”、“细根精神”和“木棉风采”变成全所的实际行动。进入创新试点之后,党委书记亲历亲为,专门安排分管政务信息和对外宣传工作的副所长负责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主管部门不定期地召开信息工作座谈会;所团委积极协助党委的工作,把创新文化建设当作现阶段工作的重点,通过各种形式在团员青年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今年初,团委特别组织团员和青年以书面形式进行创新文化建设专题讨论,所里对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稿件予以推荐及奖励。
  抓好学习、宣传、教育环节  组织党员干部和全所职工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5?31”重要讲话,学习院党组关于创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若干意见》等文件,学习路甬祥院长在院2002年度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同时结合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创新文化的内涵和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高了参与这项工作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有一位职工撰写了3篇散文,对“绿叶情操”、“细根精神”和“木棉风采”加以详尽描述和透彻诠释,把创新文化建设与知识创新工程的相互关系融会到这些激情洋溢的文章之中,所党委及时发现并予以引导和支持,将其作为创新文化建设的宣传和辅导资料,并在所《简报》上开辟《创新文化建设?职工园地》专栏刊载这类文章。与此同时,所里还将所反映知识创新工程和各项科研、管理等工作进展动态的《简报》内容及时通过内部网络发送到每个用户,收到了很好宣传效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依法办所,以德办所,需要一套相对完整的规章制度。在进入创新试点之前,该所已着手制定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14章共123节,包括所级议事制度、各职能部门管理制度和科研业务部门的基本制度;同时制定了各类工作的评价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这些规章制度已经编印成册,成了该所办事、处理问题的依据。
  创造与现代科研要求相适应的园区环境  由于建所至今年代久远,许多建筑物和区内道路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已经不适应现代科研的要求,也不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更谈不上与国际接轨。因此,该所提出了园区改造的四年总目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营造百家争鸣、开放和谐的学术氛围  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所党政领导班子抓住这个核心内涵不动摇,把“绿叶情操”、“细根精神”和“木棉风采”与评价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结合起来,重点放在出成果、出人才上。为了营造一个百家争鸣、开放和谐的学术氛围,我们每周安排一期全所性学术活动,迄今已经举办了70期。学术活动以学术讲座为主,让科研人员报告新近完成的学术论文或邀请来访的外国学者做学术报告,或让出访归国人员介绍国际最新动态,报告厅里常常座无虚席。鉴于目前学科交叉的研究越来越普遍,所以从事不同学科研究工作的人员都乐意参加这种学术交流,以便从中得到研究思路的启迪。
  春种秋收,带来累累硕果
  华南植物研究所建与1929年。我国现代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陈焕镛院士创建了华南植物所的前身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开创了中国学者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先河,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种用英文刊印的植物分类学杂志Sunyatsenia和一些开拓性专著;解放后该所又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地方植物志《广州植物志》、第一部地方植被专著《广东植被》……经过70多年的发展,该所先后建立了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资源学和植物解剖学等学科,创建了华南植物园和鼎湖山树木园(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及3个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奠定了该所植物学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坚实基础,并由此形成了“严谨治学、艰苦创业、以人为本、民主办所”的优良传统和研究文化。
  该所的创新文化建设过程也并非一路坦途。有一个时期,由于忽视了文化建设,出现了全所上下不协调甚至矛盾激化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进程。院党组抓住主要矛盾,加强该所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从而使矛盾得以缓解及消除,现在全所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进入创新试点序列后的新挑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该所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哪段时期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创新文化建设,哪段时期的科研和各项工作就顺利进展,并且成效显著;反之,方方面面的工作就停滞不前,就遭受挫折。
  该所开展创新文化建设以来,已经初见成效。在全所范围内,以前那种矛盾激化的气氛已被和谐、向上的气氛所代替,“创新”成了所有场合的主题曲。
  调整学科布局之后,许多学科带头人理解、领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思想,许多课题正在进行交叉、整合,一切围绕着重点学科领域和主要研究方向运转。
  在百家争鸣、开放和谐的学术氛围中,该所的科学研究成就又上了新的台阶。据统计,仅去年一年,全所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共224篇(包括会议论文),专著3部,其中被SCI录用的论文有24篇;通过成果鉴定8项,其中省部级和国家级鉴定5项;申请专利1项。所里每年对SCI论文第一作者给予2  000元/篇的奖励。对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的人员也将给予重奖。今年上半年,成果的产出和课题的争取出现了更好的势头。
  在园区改造规划过程中,所领导班子改变过去“闭门造车”的旧习,充分发扬民主,听取群众意见。例如,就所部大门的改造开展民意调查,倾听群众意见。仅此,群众的反应就非常强烈,认为创新文化建设改变了所领导的工作作风。
  创新文化建设不仅使该所政通人和,也使该所得到新的发展。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带来了地方共建科研、旅游基地的热潮。
  创新文化建设目前已经初见成效。该所领导表示,创新文化建设还要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