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华南植物园召开“弘扬陈焕镛、张肇骞、陈封怀精神”报告会

发布日期:2010.09.07 作者:scib

 9月6日,华南植物园召开“弘扬陈焕镛、张肇骞、陈封怀精神”报告会,此次专题报告会是为纪念陈焕镛院士诞辰120周年、张肇骞院士和陈封怀教授诞辰110周年,更好地继承老一辈科学家践行的“忠心报国的民族精神、坚忍不拔的执着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弘扬“绿叶情操,细根精神,木棉风采”的创新文化,并与“科学院精神”大讨论相结合而举行。会议由党委书记任海主持,园党政班子成员傅声雷、邢福武、夏汉平、范德权及职工160余人参加会议。报告会上陈忠毅研究员等6位同志分别围绕会议主题作了报告或发言。

 陈忠毅研究员在“创业、爱国、科学、奉献”的报告中以生动的事例和图片系统介绍了中国现代植物学研究奠基人—陈焕镛院士,一生奉献的学者—张肇骞院士,以及中国现代植物园奠基人—陈封怀教授的生平事迹,强调华南植物园要大力弘扬前辈的“艰苦创业、报效祖国、治学严谨、献身科学、忠诚爱国、奉献社会”的优良传统与文化,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华南植物园的发展。吴德邻研究员在“缅怀前辈事迹,弘扬焕镛精神”的报告中介绍了陈焕镛院士在中国植物分类学、研究机构的建立及学术成就等方面的卓越贡献,以生动翔实的事例对陈焕镛院士的理想、创新、敬业精神进行了阐述。报告中提到,陈焕镛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创业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习陈老有理想、有远大目标的创业精神,学习他思想创新、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园艺中心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及管理部门党支部的蚁伟民和宋政平、胡建竹、李林军和方中明、俞海霞等分别就创新文化建设的体会、如何弘扬“三老”精神、弘扬华南植物园特色创新文化谈了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任海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习与弘扬“三老”的精神,是华南植物园创新文化建设的需要,是院“创新2020”工程的要求,是解决当前影响我园持续创新和创新跨越问题的需要,要在全园进一步树立起创新为民的理念,将科研、保育、科普、开发和人才等各项工作做好,为园的“创新2020”及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开展营造“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创新文化氛围。他特别强调,研究所的发展需要有优良的文化,要大力弘扬正气,压制歪风邪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通过优良文化的传承来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在全体职工中形成顾大局识大体的氛围。

 陈焕镛(1890-1971),华南植物研究所(园)的创始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19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毕业,1929-1954年间任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所长,1954-1971年间任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创立者,为华南植物所(园)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杰出贡献。陈焕镛为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中国植物学会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发表科学论著40篇(部)以上,植物新属10个,新种100个以上,包括举世瞩目的“活化石”—银杉。由他主编的《中国经济树木》、《中国樟科植物研究志要》、《中国植物图谱》以及“Sunyatsenia”期刊是早期国内外同行研究中国植物的经典之作,他还是《中国植物志》主编之一。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张肇骞(1900-1972),1926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生物系,1933-1935年赴英国邱皇家植物园与爱丁堡植物园留学,先后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植物研究所主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55-1971年间任华南植物所副所长,1971-1972年任代所长。张肇骞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中国植物志》第一届编委会委员。先后发表著、译作28篇,新种75个;对红水河流域植物区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植物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陈封怀(1900-1993),中国现代植物园之父。早年就读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曾到清华大学、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工作,1934-1936年赴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留学,1936-1961年间先后创建庐山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1962-1979年任华南植物所副所长兼华南植物园主任,1979-1983年任华南植物所所长,为华南植物所特别是华南植物园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封怀为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对中国报春花科、菊科和毛茛科均有深入研究。其重要著作有《中国泥湖菜属之研究》(1-4)、《中国植物志》(报春花科)第59卷第1和第2分册等。由他主持完成的“中国报春花科植物系统分类研究”于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报告会现场


华南植物园党委书记任海主持会议


陈忠毅研究员做报告


吴德邻研究员做报告


硕士研究生胡建竹发言


宋政平同志发言


博士研究生李林军发言


俞海霞同志发言

 


附件下载: